钙作物生长第四大元素对生长发育有何影响(钙对作物生长的作用)
导语:钙:作物生长第四大元素,对生长发育有何影响?如何避免缺钙?
导读:作物生长的必须营养元素有16种,这16种元素对作物生产发育的影响遵循“木桶效应”,即:生长状况的好坏与丰产性的高低,取决于这16中营养元素中供应量最少的一种。氮、磷、钾作为“植物生长三要素”在生产中被广泛重视,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的施肥指导,加上对氮、磷、钾三要素的过度偏施肥,导致我国耕地氮、磷、钾的严重超标(设施蔬菜地氮、磷、钾分别超过标准施用量的1.2倍、5.3倍和0.9倍,据中国农科院黄绍文数据)。
与此同时,对中微量元素的施用却又重视不足,中微量元素缺乏常成为“木桶效应”中的短板,这其中就包括被称为植物生长“”第四大营养元素“”的钙。春节临近,棚室农产品价格趋近高峰,但受低温寡照影响,也是最容易造成钙缺乏的时期。
钙对农作物生长起什么作用?农作物缺钙会出现什么症状?采取哪些措施能确保钙肥充足供应?
本文将结合生产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在给生产者提供参考与借鉴的同时,更希望生产者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提高对中微量元素的重视,以确保丰产。
一、钙对作物生长发育有什么重要作用?钙元素是构成植物体的必须元素,是为植物生长发育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增强作物逆境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提高农作物内在品质,延长货架寿命以及提高抗病性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1、增强在干旱、淹水等逆境的调节能力
干旱条件下更敏捷地调控气孔开闭在干旱条件下,钙离子作为外界环境信息的传递者,会将水分亏缺的信息及时传递给调节植物生理活动的物质(酶),植物会对这一逆境下达应对指令,即,通过萎蔫减小叶面积来降低蒸腾作用的强度,减少植物体内水分蒸发,从而将正常生理活动受到的干旱影响降到最低。
水生作物更通畅的运输氧气氧气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必须原料,植物只用通过呼吸作用才能将光合作用制造的物质进行分解,并转化为供给自身生长的能量,植物的根系也只有在氧气供应充分的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并建立起作物健康生长的根部群落。
但是,对水稻、莲藕等水生作物来说,其根部在淹水条件下无法像番茄、黄瓜一样利用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到氧气,而是通过叶片、茎秆等器官向根部运输。因此,运输导管功效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其根部发育状况,钙可以起到增强导管韧性与运输强度的作用,从而保证根部氧气的充足供应。
2、提高抗性
提高抗病性植物叶片、果实等器官同人一样,细胞在不断的进行新陈代谢,凋亡的细胞会暂时覆盖在器官表面,形成一个保护层(类似人皮肤的最外层)从而形成角质层。细胞壁是钙的富集区,细胞在凋亡后,细胞壁中的钙仍存留在细胞壁中,使细胞壁的强度加大。从而增强了角质层这道防护墙对内部有活力细胞的保护能力,使抵御病菌入侵的能力更强。
提高抗倒伏能力如同建筑用的水泥,钙可以将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整个植物器官和整个植株更为强韧,植物体更为坚挺,对抗大风、抵御倒伏的能力会更强。而且叶片的姿态更能保持舒展,从而使整个田块的作物群体形态,保持光合作用效率最高的状态,从而为最大化发挥作物群体的生产潜力打下基础。
耐磕碰细胞壁中钙含量的增减,可以使果实的硬度得以加强,起到提高在植株管理、果实采摘、包装、运输过程中的耐磕碰能力的作用,使果实的商品外观得到更好的保护,并有效延长商品的货架寿命。对一些软果型的草莓品种比如章姬等等,为了增加其果实硬度往往在果实膨大期增施钙肥。
3、提升作物品质
硝酸盐含量高是影响蔬菜品质和安全性的重要障碍,但是在各种氮肥形态中,蔬菜对硝态氮又最为偏好,吸收率最高,过多的硝态氮,使得植物体内的草酸含量大幅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完成植物酸中毒,钙离子则可以与草酸根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具有活性的草酸钙沉淀,从而避免了植物酸中毒,也减少了硝酸盐的含量,提升了安全品质。
钙可以提高光合产物在果实器官内的积累与转化从而改善口感。由于钙对细胞壁强度的提升作用,可以减少裂果现象的发生,这一点在薄皮番茄品种防裂果方面效果明显。
4、防早衰、促生长
延迟作物叶片等器官功能的衰退,延长果实膨大的时间,都可以促进产量的提升和品质的提高,而作物器官功能衰退和果实成熟都与乙烯(植物激素)的产生有关,而细胞膜中的钙能抑制乙烯产生,从而起到防治早衰、延长生长发育期并提高产量的。同时钙元素可以通过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来提高生长速度。
二、什么情况下容易造成作物缺钙?土壤本身的含钙量较为充足,但是只有能溶于水的那部分钙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即离子态),而土壤中多数的钙因不能溶于水,而不能被吸收利用(即化合态,比如某些石头的重要组分碳酸钙),不同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决定了能被吸收利用的钙元素的多少。同时,作物生长环境条件也对土壤中钙离子能否被吸收运输供给植物生长发育,需要起到重要影响。
1、土壤酸碱度过大
南方酸性土壤容易造成缺钙:南方酸性土壤风化更为彻底,土壤的基本颗粒更为细小,土壤颗粒中的钙等元素释放更为彻底而难以被吸附住,并且南方降雨频繁,降雨量大,再加上较高的温度条件,使这些被释放出来的钙元素(呈离子态)很容易在降水向深层土壤中下渗的过程中,被带到植物根系所不能抵达的深层土壤,从而无法发挥作用。
在碱性较大的西北地区也容易造成土壤缺钙,其原因在于,在碱性超过一定界限之后(pH值8.5以上),土壤中的Na(离子态)释放量会明显增加,土壤中过多的Na离子,会和土壤中原本具有活性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钙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导致原本是有效态的钙转变为碳酸钙等难溶化合物,从而失去活性而不能被植物生长吸收利用。
2、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有机质在土壤中分解后形成胶状体,这些胶状体可以将土壤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钙离子包裹住,从而避免这部分钙被降雨、渗水淋失,也可以避免与其它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变成难溶的固体沉淀而失去被吸收利用价值(比如与土壤中的碳酸根发生反应形成碳酸钙)。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时候,土壤中的胶体含量就少,对有效态的钙的存蓄能力就弱,从而造成土壤缺钙。
3、氮、磷、钾施用不当
在根系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进行吸收时,如果土壤中的氮(主要是铵态氮)或钾含量过大,与可吸收利用的钙比例失调,就会造成对钙的吸收能力降低,即双方存在拮抗作用。而磷元素在土壤中多以磷酸根等形式存在,如果含量过高,就会与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性的化合物,导致钙由有效态变为无效态。
4、寡照高湿
钙自身的原子量比较大,也就是比较重,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钙,需要强大的蒸腾作用提供的蒸腾拉力,但是在光照弱或者设施内空气湿度较大时,作物的蒸腾拉力就会因蒸腾作用的降低而减弱,致使对钙元素的吸收能力降低,导致作物缺钙。
三、植物缺钙有哪些表现1、生长点及新叶
作物对钙的吸收通过根来完成,在往上部运输的过程中,钙元素往往中途会与草酸根等一些其它离子发生反应,并且做形成的化合物多是难以再被溶解吸收的沉淀,这导致在钙元素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处于顶端的生长点及附近的叶片最容易出现缺钙症状。
2、果实
钾、氮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运转较为活跃,一旦出现供应不足,植物体可以把即将凋零的老叶里的元素转移过去予以“支援”。但是钙元素不同,一旦运转到叶片里面往往就形成化合物被固定住而不能轻易的被转移走,另一方面,由于果实的升腾能力较微弱,运转到果实里的钙,如果没有形成化合沉淀,在其它部位蒸腾能力旺盛的时候,还有可能被争夺出去。
柑橘缺钙
3、典型果蔬作物缺钙症状举例
瓜类:黄瓜等龙头外沿焦枯,新生叶片皱缩上卷,呈勺形无法平展,果实脐部腐烂,西瓜、甜瓜容易开裂。叶菜类:生长点及周边叶片干枯,菜球外部叶片良好,但是靠近心部的叶片发生干枯甚至成粘稠状腐烂,比较典型的是白菜叶球发生“干烧心”。茄果类:茄子、辣椒、番茄等不严重的时候在脐部出现微微凹陷,严重时,凹陷后的脐部形成伤口,病菌从伤口进入成成圆形腐烂斑块。果树:在果实表面形成散布的颜色较深的紫色、红色斑点,并以靠近果实顶部最为严重,靠近果柄部位略轻(靠近果柄部位含钙量较高),果实表面凸凹不平,由于到后期钙肥不足造成脱肥而主要表现在成熟期,并且会在储存期加重。红点为缺钙前期的斑点
四、避免植物缺钙可采取哪些措施?1、调节土壤酸碱度
土壤能保持钙离子被有效吸收利用的pH范围为6-8,酸性过大或碱性过强,采取的应对措施截然不同。
偏酸性土壤的处理措施对于酸性超过范围不大的土壤可通过撒施草木灰、碳酸氢铵等来进行调节,对较为严重的地块可以根据酸性强度大小每亩撒施20-50斤石灰粉,石灰粉的主成分为氢氧化钙,呈碱性,通过酸碱中和可以起到降低酸性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加钙含量。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在施用石灰粉的时候要同时配施有机肥,不然土壤可能结构会变得结实致密,不利用耕作,有机肥可以涵养有效态钙离子,并改善土壤结构。
偏碱性土壤的处理措施对碱性较强的土壤,可以撒施硫磺粉、硫酸亚铁。硫磺粉在土壤中通过硫化细菌的的作用下转变为亚硫酸,从而起到酸碱中合作用,硫磺粉中和能力较为缓慢,但较为持久。硫酸亚铁虽然见效快,但是作用不持久。有条件的最好选用草炭土,草炭土呈现酸性,在西南地区的草炭土酸性较强,部分地区pH值达3-4,东北地区pH值一般为5左右,不但可以有效中和碱性还可以提高有机质含量。
番茄缺钙
2、增加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分解后的胶体,可以使钙形成络合物,以可利用的水溶态被储存起来,因此有机质含量高可以减少土壤中钙离子的含量,提高土壤中钙元素的可吸收利用比例。
3、叶面喷施
连续阴雨天,由于光照不足蒸腾作用降低,植物吸收钙离子的拉力将会降低,表现在植株上就是黄瓜等蔬菜会出现叶片四周下垂的“降落伞叶”或者叶缘发黄的“镶金边”,如果不及时补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加大病害发生的可能,甚至造成品质的下降。这时需要在叶面喷施螯合钙(钙离子包裹在氨基酸里,吸收利用率很高),一般在次日症状就会有好转。
4、平衡施肥
充分了解土壤肥力状况,避免盲目施肥,通过施用生物菌肥,释放土壤中被固定的氮、磷、钾,减少因为“三要素”的过量施用,对钙元素的吸收造成的“拮抗作用”或者固定作用。
结语钙元素虽然被称为第四大元素,但是就植株吸收量而言,番茄、黄瓜等果菜类蔬菜以及果树,对钙的吸收量比“三要素”中的磷还要高,仅次于氮和钾排在第三位,对多数果实器官而言,其需求量则仅次于钾,排在第二位。因此在日常管理中,要从基肥、追肥等多方面予以重视,其中,基肥的作用最为重要,是保障钙肥供应的根本,叶面喷施是效果较为显著的应急之举,要保证钙肥的持续稳定供给,提高土壤有机肥施用量是重要保障。
本文内容由小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