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唐代胡女什么意思(唐朝胡琴)

导语:胡音胡骑与胡妆:唐代女性为何如此迷恋舶来品?

唐朝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朝代,这一时期,各民族、各国家的大批使臣、留学生、僧人、商人入境大唐,还有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也迁至内地。加之,北朝少数民族之遗风,使得唐代胡风盛极一时,影响深刻。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书说:“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不间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太宗雄才大略,固不囿于琐微,而波罗求之盛行唐代,太宗即与有力焉。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升平,而玄宗以声色犬马为羁縻诸王之策,重以蕃降大盛,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己也。”

长安之人崇尚胡风尤甚,其他地区的人们对胡风也是非常追捧,并贯穿了整个唐代。唐朝人追求外来物品的风气渗透了唐朝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各式各样的家庭用具上,都出现了伊朗、印度以及突厥人的画像和装饰式样。

虽然说只是在八世纪时才是胡服、胡食、胡乐特别流行的时期,但实际上整个唐代都没有从崇尚外来物品的社会风气中解脱出来。而唐代胡风的盛行,也带动了唐代女子对外来物品消费的兴盛。

唐代女子对舶来品的消费涉及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饮食消费方面,胡食受到特别的欢迎,《旧唐书》中载:“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

胡食中的胡饼更是得到了唐人的广泛喜爱。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写道:“立春节,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可见胡饼的风行及人们食用胡饼之普遍。

在当时各地的街市上都有贩卖胡饼的店铺,如《广异记》中记载:“东平县尉李黁初得官,自东京之任。夜投故城,店中有故人卖胡饼为业”;《太平广记》“任氏”条中有,女子任氏与郑子分别后,“既行,及里门,门扃未发。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方张灯炽炉。”

在众多购买胡饼的消费者中,自然少不了女性消费者。《广异记》“朱自劝”条中就曾记载:“吴县朱自劝以宝应死亡,大历三年,其女寺尼某乙,令婢往市买胡饼,充斋馔物。”

在服妆消费方面,唐代女子受胡风影响尤为明显。唐代女性喜穿胡服是这一时期女性的一个独特爱好,也是女性着装的一大特色。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言:“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有蹀躞带,长靴,皆胡服也……唐武德、贞观时犹尔,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博矣。”

自唐初起,唐代女子就穿着胡服,“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羃䍦。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至开元、天宝之际,崇尚胡服之风最盛,女子穿胡服者甚多。

“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开元中,“奴婢服斓衫,而士女衣胡服”。天宝初年,“贵游士庶好衣胡服,为豹皮帽,妇人则簪步摇,权衣之制度,衿袖窄小”。

“安史之乱”虽然减弱了人们崇尚胡服的热情,但是喜穿胡服之风依旧存在。安史之乱后,“回鹘装”流行开来。花蕊夫人在《宫词》中云:“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这说明了宫中回鹘装的流行程度。

宫中的宫人对回鹘装如此热衷,必将引得士庶之家竞相仿效,进而在士庶之中也流行起来。

受胡风的影响,在唐中期,胡妆风靡一时,深受女子喜爱。当时流行的胡妆源自吐蕃,其特征是面部不施红白脂粉,而是以赭涂面,唇部饰以乌膏,形成暗红色,两条眉毛为向下低垂的八字眉。

白居易在《时世妆》中对这种胡妆做了很细致的描写:“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蚩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

《新唐书》中也有:“妇人为圆鬟锥髻,不设鬓饰,不施朱粉,惟以乌膏注唇,状似悲啼者”,这种胡妆一度成为唐中期女子争相追求的时尚妆扮。元稹在《法曲》中就为我们展示了女子对胡妆的热爱: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阳。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箫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唐代女子对胡妆的钟爱,必定会以消费大量的化妆用品为前提,而这些化妆用品有很多都产自于异域。

香料作为舶来品之一,也受到唐代女子的喜爱。可以说,唐朝上层社会的男男女女都生活在香云缭绕的环境之中。香料在上层女子中被广泛使用,妓优们也是香料的主要消费者。

她们会通过使用香料来吸引异性,如名姬楚莲香,天姿国色,她每次出门都有很多蝴蝶、蜜蜂跟随左右,当时很多贵门子弟都想与她交往。由于唐人对香料需求量比较大,而本国所产的香料在品种和数量上远不如域外国家,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因此,唐代的香料来源绝大部分是依靠进口。

从域外输入大唐的珠宝、象牙、犀角、玳瑁等珍贵奇异物品在唐代女性中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成为唐代女子首饰装饰中的宠儿。在唐代,“瑟瑟”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进口宝石,女子们常以瑟瑟作为发饰来装饰自己的发髻。

温庭筠就曾在《瑟瑟钗》中描绘过这种头部饰品,诗中云:“翠染冰轻透露光,堕云孙寿有余香。只应七夕回天浪,添作湘妃泪两行。”除瑟瑟外,唐朝大量进口的象牙和犀角也常常被用来制作成头部饰品,非常精美,如崔涯嘲笑妓女李端端说:“独把象牙梳插鬓,昆仑山上月初明。”

运营/婷婷【读史品生活】

本文内容由小洁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