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室间隔缺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室间隔缺损症状)

导语:室间隔缺损,它的病因是什么?

室间隔缺损是指室间隔在胚胎时期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越占先心病20%,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畸形并存。缺损常在0.1-3cm,位于膜部者则较大,肌部者则较小,后者又称Roger病。缺损若小于0.5cm则分流量较小,多无临床症状。

一、病因,分为五种类型;

1、室上嵴上缺损;

位于右室流出道、室上嵴上方和主、肺动脉瓣之下,少数病例和合并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2、室上嵴下缺损;

位于室间隔膜部,此型最多见,占60-70%。

3、隔瓣后缺损

位于右心室流入道,三尖瓣隔瓣后方,约占20%。

4、肌部缺损

位于心尖部,为肌小梁缺损,收缩期室间隔心肌收缩使缺损缩小,所以左向右分流量小。

临床表现:

小型缺损:无临床症状。

中型及大型室缺:新生儿后期及婴儿期即可出现如喂养困难,多汗,体重不增,反复呼吸过感染;出生后半年内常发生充血性心衰;

体检发现胸骨左缘下方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向心前区及后背传导,并可伴有震颤。

肺动脉第二心音增强,提示肺动脉高压,当有明显肺动脉高压或艾森曼格综合征时,临床出现发绀,并可逐渐加量,此时心脏杂音往往减轻,肺动脉第二心音显著亢进。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娴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