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唐太宗与贞观年间的储位之争是什么(唐太宗与贞观年间的储位之争)

导语:唐太宗与贞观年间的储位之争

储君,即古代封建王朝的继位之君,官称皇太子,这个位置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属于一个关乎国本的问题,因此在古代的文武大臣心中立太子就是稳国本,废太子就是动摇国本。

虽然这个位置的人是皇帝的儿子,但是很多皇帝并不信任这个儿子,甚至还对当太子的儿子有着阴谋论或威胁论。同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千古一帝唐太宗对立太子一事也是极为纠结,因而在唐太宗的贞观年间产生了储位之争。

唐太宗的第一个太子李承乾

1,李承乾的两大嗜好

李承乾,作为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子,李世民一登基就把年仅八岁的李承乾立为皇太子,这个皇太子在小时候显得天资聪颖,很受唐太宗喜爱,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竟然走偏了,养成了两大极其不良的嗜好。

养娈童!何谓养娈童,即李承乾对男童做不可描述的淫秽之事,身为大唐王朝的皇太子,竟然有如此污秽不堪的嗜好,岂能做好一国之君!

这个男童是属于唐朝太常寺的,太常寺乃掌管唐王朝礼乐,为唐王朝宗庙社稷服务,李承乾还给他取了一个“称心”的名号,后被唐太宗知道,立马下令处死了男童。但是李承乾却不听李世民的警告,还在太子东宫为诚心立神位天天祭祀。

对突厥心向往之!经常自己假扮突厥可汗,让麾下仆从侍卫假扮突厥族人,经常在太子东宫上演这个突厥的戏码,而且还说等自己当上皇帝,就带着麾下军马前往突厥领地,去当突厥首领的手下!

如此可悲可笑的言语传到李世民之耳,虽然暴跳如雷,也没有想过废去李承乾,而是安排名师去教育他。

2,李承乾“欺师灭祖”的行为

首先,唐太宗为了自己百年之后能传给一个有品行有能力之人,决定安排重臣名师给李承乾上课,例如魏征、高士廉、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这些人在当时都是有名望、正直的朝廷重臣,他们成为太子的老师之后,经常劝诫李承乾。

李承乾面对这些既是臣子、又是老师的人们,心中没有丝毫的回头,依然在我行我素的偏途上越走越远。

不过李承乾此人说他聪慧的确是事实,每次在老师们面前装乖宝宝,但是传到大家耳朵里的李承乾依然没有任何好的转变,所以于志宁、 张玄素等人各种劝说,时间长了,李承乾的心中愤恨积累的特别多,终于在某一天爆发了。

李承乾为了让自己耳边清净,直接做出“欺师灭祖”的行为,选择安排杀手去刺杀张玄素和于志宁,只是上天有眼没有让李承乾得逞。但是李承乾选择大放厥词,说等自己当上皇帝,要是谁敢阻拦他玩乐,必定杀掉!

其次,就是行逆谋之举,在公元643年,李承乾觉得自己十之八九会被废掉的情况下,选择与侯君集、李安俨、杜荷以及李世民的弟弟汉王李元昌等一行进行谋反政变,但是事与愿违,还未来得及起兵,就被自己的弟弟齐王李祐抢先谋反。

不过这位齐王李祐很快就被平定,在审讯过程中,竟然牵扯到李承乾的心腹纥干承基,因而李承乾还未真正开始的谋反就被唐太宗所知。

只是唐太宗李世民不愿意相信自己一登基就立为太子的嫡长子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因此让当时朝中最重要的几位臣子联合审查,最终铁证如山,让李世民不得不相信自己给予厚望的皇太子要杀了自己!

因此唐太宗的第一位太子被废并贬为庶人,流放至黔州,最终在公元644年病死。而齐王李祐直接被赐死,如此唐朝贞观年间第一次大范围的争储之变就此告终。

为何魏王李泰没能成为新的太子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生了三个嫡子,分别是嫡长子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

按照这个顺序,李承乾废掉之后,李泰成为实际上的嫡长子,因此他最有可能继承皇位,而且他在李承乾出现问题时,李泰一直在表现自己的睿智和能干。

并且李世民的确看到了李泰的表现,也变得非常喜欢李泰,甚至还有立李泰为太子的想法,不过因为两个原因而改变了唐太宗的看法。

1,不得人心

首先,李泰在得到李世民的深度宠爱之后,心中可能产生了错觉,以为李世民会迟早废掉李承乾,立自己为太子,所以经常表现得有些傲娇,对朝中诸多大臣没有尊重之心,甚至有些颐指气使,因此重臣们都不太喜欢李泰。

其次,因为李泰的亲舅舅,即唐太宗身边的第一重臣长孙无忌。魏王李泰在争宠的过程中,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注重自己的亲舅舅,而是把韦挺、杜楚客、柴令武等人椅为心腹,这样的情形是长孙无忌不愿意看到的。

因为长孙无忌认为如此下去,一旦李泰登基称帝,肯定不会重用自己这个舅舅,因此长孙无忌也没有要支持李泰的想法。既然朝中诸多大权在握的重臣都不喜欢李泰,李泰上位之路更是遥遥无期。

2,自作聪明

在李承乾被废之后,李世民正式把立李泰为太子之事提上日程,因为立太子一事关乎国本,所以跟身边重臣们商议,但是都没有得到肯定的意见,基本上都是反对,而长孙无忌更干脆,提议立仁孝的李治为太子最好。

李泰在得知自己的储君之路又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心中极为不甘心,于是在唐太宗面前撒娇,还演了一出自作聪明的戏,李泰跟李世民说自己如果当上皇帝,在百年之后会把自己儿子干掉,再传位给弟弟李治。

李泰看似无比贴心的承诺,放在李世民心中如同晴天霹雳,因为第一是李泰为了博得储君之位,竟然说出如此骗人鬼话,作为皇帝是不能接受的;

不管李泰是否杀掉自己亲生儿子再传位给弟弟,都说明李泰是一个无情嗜杀之人,这种人怎么能做皇帝!

第三,担心李泰一旦登上皇位,立马就会出现兄弟自相残杀的悲剧,这个是李世民最不能接受的,毕竟不希望玄武门的惨剧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因此,李世民考虑一番之后,把李泰将为郡王,直接踢出争储的资格圈。

唐太宗第九子李治为什么能成为唐高宗

1,没有参与乱七八糟的祸事

首先,最为看好的嫡长子李承乾,在当了17年之久的太子之后,因选择谋反被废,这样最有资格的储君被唐太宗彻底取消资格;

其次,李泰本来以为自己是后来者居上,李泰在唐太宗面前竭力地表现自己,的确也得到了信任,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过,一旦超出正常的范围,就可能物极必反,这位李泰就是如此,身为嫡次子,在李承乾出局之后,是最有机会的人,偏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导致自己灰溜溜地失去夺嫡资格。

这两位从不同时期的最有机会变成毫无机会,完全是自己作的,没有珍惜和感恩之心,而李治在两位哥哥上蹿下跳之时,从未参与过他们的糟心事,只是在低调地活着,所以这是唐太宗立李治为储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2,李治表现出来的仁孝之心

第一,唐太宗从战火硝烟中走来,历经玄武门之变,历经自己亲儿子造反,一生之中历经诸多危机,深知皇帝的难处,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后继之君还跟自己一样,所以仁慈的君主反而有利于唐朝的延续。

第二,李治表现出来的仁孝,对长孙无忌等人是一件好事,因为一旦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肯定会尊重他这位舅舅,尊重其他功勋老臣,所以李治得到诸多重臣的支持,如此一来李治上位成为理所应当之事!

综上所述,唐太宗从腥风血雨中走来,自己的皇帝之位来得毫不轻松,所以他的儿子们为了皇位一样不甘心,因而闹出各种历史性事件,最终让一个看似坐收渔利的李治成功上位,由此说明只管做好自己,其它交给天意!

本文内容由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