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末三仁真的是好人吗(殷末是什么意思)
导语:此人是“殷末三仁”之一,逃亡后建立一国家,成为了东北史的开端
箕子与微子、比干,是商朝时期的三位大臣,并称为“殷末三仁”。在孔子《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箕子是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叔,面对日渐腐败的纣王,箕子非常痛心,经常劝纣王改邪归正,挽大厦于将倾。
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箕子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时,有人向纣王进贡了一双象牙制的筷子,箕子见后,便感慨道:“你既然用上了这么精致的筷子,是否会搭配白玉做的杯子?有了象牙筷子和白玉杯,你就可以只管享乐,也可以把世间所有的宝贝都收集到王宫中。之后,便可以不顾国家的安危,国家的衰败。”尽管,箕子如此劝告,但是,纣王还是一意孤行,并没有任何改变。
后来,有人对箕子说:“既然大王都听不进去你的劝告,你还是省点心,赶紧离开这里,免得招来杀身之祸。”而箕子却说:“我虽然是大王的叔叔,但是,也是大王的臣子。既然是臣子,就应该时刻劝谏大王,即使大王没有听从我的建议,我也要如此。如果我离开大王,只能让百姓更加痛恨大王,我不能这么做。”
之后,箕子一次次的劝告都没能让纣王改邪归正,对此,箕子非常失望。
然而,箕子的做法,却引来了纣王的厌恶,以至于,纣王对箕子起了杀心。
无奈之下,箕子不得不装疯卖傻,在没人的时候,独自敲鼓悲歌,感叹商朝的百年基业将毁于纣王之手,并感慨自己无能不能劝阻纣王励精图治。箕子心中的悲愤无从诉说,只能以歌声传递。然而,有人却向纣王告发箕子,说他深夜悲歌诅咒商朝。
纣王觉得箕子是在装疯非常生气,于是,把他打入大牢贬为了奴隶。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纣王的暴政最终让商朝走向了灭亡。
周武王在取代商朝之后,特地拜访了箕子,向他请教治国之道,箕子说:
毋偏毋党,王道荡荡。
毋党毋偏,王道平平。
毋反毋侧,王道正直。
箕子向周武王阐述的观点,其实就是:一个国家必须是公平、公开、公众的,作为君主,是天下百姓的父母,所以,一定要善待自己的臣民。而为人臣子的,也要戒躁、戒骄拥护君主的统治,这样的话,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之后,周武王又向箕子请教了商朝灭亡的原因,想吸取前车之鉴,谁知,箕子竟一言不发。这时,周武王才意识到,箕子不想提起自己的故国。周武王认为,箕子是真正的贤能之人,准备请他辅佐周朝,但是,箕子不仅拒绝,还说:“即使商朝灭亡了,我也不会效命于周朝。”
箕子决心已定,周武王也没有强加挽留,但是,箕子也明白,只要自己还在这,周武王肯定会再来的。于是,箕子引领着商朝的一些后裔,一起去了海外。途中,箕子听说,朝鲜与商朝有一定的渊源,就携众前往朝鲜,并建立了侯国。
中国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文献《山海经》、《尚书大传》、《管子》等书中,就陆续出现了“朝鲜”的记载。其中,《山海经》中就有:“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天毒。”所以,商朝时很可能就有“朝鲜”一说了,不过,没有文字记载而已。
然而,另一种说法却是,箕子携众在海上漫无目的地飘荡,他们也不知道究竟要去往何处,但是,几天之后,莫名地来到了一座岛上。此岛,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非常适宜人类生活。于是,箕子便携众在此地繁衍生息。
当时,信息不通,过了十几年之后,周武王才听说箕子远走海外。于是,周武王便派使臣到朝鲜,确认了箕氏侯国的合法性,并封箕子为朝鲜王。周武王想让箕子回家乡看看,所以,才封箕子为诸侯,而这也并不违背箕子为人处事的原则。
所以,到了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才第一次被文字记载。据《史记》记载,商朝最后一个亡国之君纣王,他的叔叔箕子在周武王伐纣之后,就带着商朝的后裔来到了朝鲜,被当时的人推举为国君,并得到了周朝的认可,史称“箕子朝鲜”。
俗话说,身在曹营心在汉,已经五十多岁的箕子,怎么能不想自己的家乡呢?于是,箕子乘船到了周朝,朝见了周武王。在归国的途中,箕子看到往日的商朝都城朝歌,已不复当年的辉煌,非常悲伤,但是,他却哭不出来,只能以诗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箕子愤恨纣王不听自己的劝告一意孤行,最终,将商朝的大好河山,葬送在享乐之中;箕子悲伤自己当年是国君的叔叔,现在,却沦为别人的臣子;箕子痛心商朝多少为帝王居住的都城,如今,却变成了如此之景;箕子感叹人生无常,风云变幻后,哪里才是自己真正的落脚之地?
箕子,如此复杂的心情,世人无法理解,但是,有一个人或许也与箕子一样,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在国家灭亡之后,李煜写出了一首这样的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实,箕子的情与李煜的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然而,李煜却要背负南唐灭亡的责任,而箕子却不用,因为,商朝的灭亡并不是他的错。除了这一点,李煜与箕子对于故国的思念,对于往日的种种,都是一样的。其实,箕子不必太过自责,因为,朝代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就算没有周武王,也会有其它王来取代商朝。
参考资料:
【《史记·殷本纪》、《史记·朝鲜列传》、《三国遗事》】
本文内容由小蔼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