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埋父不如葬母什么意思(葬父不如葬母)

导语:“埋父不如葬母”,农村人广为流传的这句话,究竟是为什么呢?

农村地区的一些老人,信奉封建迷信,尤其是一些文化素养不高的老人,对于玄幻事件和说法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现代社会,大力宣扬科学,加之人们的教育素养提高,年轻人对于这些封建迷信都嗤之以鼻,觉得这是老人家们的臆想。

虽然说国家大力宣扬科学,也教育当代的年轻人不要“胡说八道”。然而,从古至今留下来的一些老说法却不是真的封建迷信,而是一种社会现实的反应,或者是普遍观念的缩影。农村老人们常说“埋父不如葬母”,这是为何呢?

一、这种说法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父亲和母亲的坟墓相比,不论风水如何好,都不如母亲坟墓的风水好”。这种说法的背后,是人们对父亲和母亲认识的普遍观念。他们认为一个家庭中,母亲永远是顾家的角色,为整个家庭操劳,无怨无悔。

父亲却是一个不着家的角色,在家庭中间承担着挣钱的任务。因此,很多家里的父亲经常在外面拼搏,却很少管家中事务,也很少教育自己的孩子。于是,过去人们就常说母亲顾家,葬母更能庇护家庭,保佑后代。

二、先葬母比先葬父好

基于这种观念,后来人们衍生出了一种新的说法,如果挑选一座坟山,作为家族世代人口安葬之地。坟山上面先葬父亲,那么这座坟山的气运会变得十分一般,于家庭来说,没有任何庇护作用。但如果坟山上先葬的是母亲,那么这座坟山的气运会变得非常好。

过去农村人曾说,要是母亲葬得好,那后代子孙的财运将会十分好,家中人口兴旺。但要是父亲葬得更好,那么家中可能会出当大官的,可人丁会变得稀少,最后甚至是一代不如一代。因此,从整个家族的兴旺来看,还是“葬母”更划算。

过去人们在固定节日祭祖的时候,一般仪式、贡品都首先放在母性墓碑前面,在祭拜祖婆,再祭拜祖父。这种男女观念,跟现实生活中的男女地位完全不一致。现实生活中,男性地位更高,家中有什么事,都先寻求男性长辈的意见。死后,女性地位俨然上升,成为庇护家族的“福人”。

三、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念呢?

当时人们对于父亲的看法是“养家的人”,他们除了拿钱回家之外,并不承担家中的任何职务。在孩子们的眼中,父亲似乎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角色,完全没有母亲顾家和温暖。在童年时光中,父亲角色的缺失,让很多孩子对自己父亲都颇有微词。

首先,育者为亲。母亲从怀胎、生育到养育都是尽心尽力,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温暖和依赖。人心都是肉做的,是跟自己亲、谁对自己最好、谁跟自己呆的时间更长,孩子们心中都有一把标尺。不需要别人去刻意引导,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内心深处最认同的选择。

为人父母、长辈时,最喜欢问孩子的问题就是“你最喜欢谁,你跟谁最亲”。这其实是因为一些父母、长辈没有经常带孩子,所以对孩子的爱把握不准,只能通过询问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内心。根据孩子的回答来看,妈妈带大的孩子,会跟妈妈更亲。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会跟爷爷奶奶更亲近。

可见,一般是谁带大的孩子,孩子就跟谁亲近。过去的农村,男人是最好的劳动力,早出晚归是常有的事情。当时的社会,长辈很少会帮助儿子、女儿带孩子,一般都是女性独自一人操持家中,又带孩子,又饲养公婆。所以,孩子内心深处认为母亲更能惠及全家。

其次,农村人常说“如果父母关系淡薄,情愿跟着生活不好的母亲,也不要跟着生活富裕的父亲”。当时社会中男性的大男子主义形象深入人心,在他们眼中自己“离婚”或者“休妻”了,将来还能娶到妻子,还会有别的孩子。

因此,他们常常不在乎自己“前妻”的孩子,更不会在意孩子的内心真的需要什么,是否会受到伤害。母亲却不一样,她们怀胎十月生下自己的孩子,没有人比她们更爱自己的孩子。母亲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会给孩子足够的爱和温暖。

总结:

由此可见,农村人所谓的“葬父”、“葬母”言论,也是有一定社会依据的,反应了当时人们对于父亲这一角色充满“不信任”的普遍观念。生前,他们不能对掌握家庭大权的父亲不敬。死后,他们才能明目张胆地将母亲的地位抬高。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封建迷信”的行为,也是孩子们对母亲的一份爱。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