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家训是什么(客家家礼大全书)
导语:客家家训/文化系列(一)
永定是著名的客家祖地,具有以土楼为载体的丰富的客家文化。这种客家文化是以汉民族的儒家中原传统文化为基础,并与土著文化相交融的多元文化,包含民俗风情、宗教信仰、传统艺术、家训家规、建筑风格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客家精神是来自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积,来自万里迁徙的磨练,来自偏僻山区恶劣环境的锻冶,来自祖辈一代一代的家训家教传承,来自客属先贤“源于斯,高于斯”的添薪增彩。史学界为&34;作了凝练的小结:爱国爱乡,反压迫反侵略;勤劳刻苦,努力开拓;勇敢无畏,富革命精神:挚诚团结,敬祖睦宗;不亢不卑,平等待人。 所有这些优点也涵盖在中华民族之中,所谓“客家精神”,其实是&34;之演绎。
下面引摘若干永定客家姓氏的家训家规,喻会其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客家精神。
一、勇敢无畏,开拓进取
客家人,不论出外谋生、立业,或从政、从军、从商,都敢做敢为,富有勇敢无畏,开拓进取的精神。
永定客家林氏家训名言:处世事、明是非、辨忠奸、守节义、权生死,才算得上大勇。不自用、能用人,才算得上大智。端正勤俭,是修身良法;仁恕正直,是居家良法;恭宽容忍,是居乡良法;廉洁奉公,是居官良法。
林氏是永定客家最大的家族之一,他们的家训家规体现了永定客家人明辨是非,勇敢无畏,开拓进取的精神。
永定客家胡氏家规训诫:荣辱相关,利害相及,忠义为重,财帛为轻。为父母当慈;为子女当孝。夫妻应互敬互谅,兄弟应相亲相助。立身以品德第一;读书以济世至上;强身以运动为主;处世以和平为本;立业以奋斗为先;治家以勤俭为重。
永定客家张氏家训有曰:急公守法,完粮息讼。士农工商,各执其业。慎终追远,宜尽诚敬。娶媳嫁女,咸宜配择。治内治外,不可易位。事事亲敬,敦宗睦族。
永定客家新编温氏家训劝勉:见义勇为,弘扬正气,扬善去恶,义不容辞;树立爱心,筹募善款,救灾济困,助学扶贫;继承鹤法,崇尚武德,锻炼体魄,提高素质;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乡里和睦,社会安宁;宁静致远,澹泊明志,谦虚忍让,贵和重义;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崇俭戒奢,远离黄赌。
永定客家郑氏家训告诫:忠贞报国、克己奉公、知书识礼、行善积德;勤劳节俭、重守信义、敦品厚德、天道酬勤;谦虚谨慎、勤劳朴素、勤俭持家、艰苦奋斗;好学上进、团结友爱、忠厚诚实、礼貌待人;宽以待人、尊老爱幼、幽默风趣、庄重正派;慷慨正义、慈悲善良、自尊、自立、自强、自爱。
当年,客家先民为躲避战乱、灾荒而渐次南迁。为此,有人称客家人是“国的吉卜赛人”其实,客家人不但与流浪各地靠卖艺、占卜等为生的吉卜赛人不同,也与今日外国那些因躲避战火而迁逃的只是等待国际难民组织救援的难民不同。客家先民每迁到一地,便披荆斩棘,开创新的家园,既开发了南方荒蛮之地,也传播了中原的先进文化、技术,也培养了客家人的开拓精神。这种开拓进取精神,还表现在客家民间鼓励人们向外发展,甚至到海外去谋生的传统。如果说,客家人的进取精神,和平时期主要表现在创建家园和向外拓展事业的话,那么,在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或国家民族处于危难时期,客家人的进取精神便表现为奋起反抗压迫奴役,以革命斗争来推翻腐朽的旧制度,建立新社会,挽救国家和民族。
客家人一向喜欢向外拓展,称得上是个外向型的民系。开拓、进取、奋斗、拼搏,就成为这一民系的一大特点。他们普遍认为:外出做事比在家里有出息,也才不会被人看衰(看不起的意思)。客观原因就是客家地区山多田少,几乎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劳动力大大过剩,个人只有到外面才能施展,才能得到发挥。客家的长辈常常是这样用家训告诫子女的:“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扭紧眉毛做赢人”(指超过别人〉。因此,对外出的孩子总是再三叮嘱:“再苦再难也要忍,不可半路转水”,“田鸡倒令”,(指青蛙跳入水中后常常潜回的习性),而被旁人看衰。乡人们也确实常把事业上不顺利而返回家乡的人讥之为“转老屋食老米”“灶下鸡”。所以有志的客家青年常常暗自立志:不混出个人样来,不回来见大家。他们常常用客家地区流行的谚语格言鼓励自己,如“人穷志气高,情愿过水不过桥”,“穷人自有通天志,船到滩头水路开”,“好马不吃回头草”等。
永定因为山多地少,盆地、谷地的面积也都不大,沃野平畴难得一见,随着人口的增长,客家先民们必须继续扩展。几百年来,为了生存和发展,永定客家人历尽艰辛,披荆斩棘,百折不挠,沿着永定河、金丰溪的支流,溯源而上,不断向荒山野岭进军,开出一层层的梯田,建起一个个村庄。所以,永定土楼大多依山傍水,旁边往往就是梯田,构成了山水人家和谐结合的独特画面,在千古丛莽之中创造出自己辉煌的历史。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才有田地、山塘9.8万亩,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耕地面积已达35.3万亩,就是永定客家人努力开拓的结果。
作者:肖中良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思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