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光谱法原理(原子光谱法的特点和具体应用)
导语:科普丨走近“光谱法”——原子光谱(1)
原子光谱定义原子中的电子可处于许多不同的运动状态,每一状态都具有一定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分布在各个能级上的原子数是一定的,大多数原子都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即基态。当原子受到电弧或电火花外来作用时,许多原子可以由能量较低的状态跃迁到能量较高的状态,这称为激发态。但跃迁到高能级E2的原子是不稳定的,约10~10S后,便要跃迁到某一低能级E1,并伴随着发出能量为△E=E2—E1的光子。根据公式E=hv,可得到发出光子的频率。
若用底片将此接收下来,便得一条谱线。实际上,与此同时还有其他原子要发生其他能级间的跃迁,伴随着这些跃迁还要发出其他频率的光来。将这些不同频率的光接收下来,便得一条条亮的谱线。这称为原子发射光谱。另一方面,若将一白光通过一物质,则物质中的原子将吸收其中某些频率的光而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这样,白光通过物质后将出现一系列暗的条纹,这样获得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统称为原子光谱。原子光谱中各条谱线的强度互不相同,它与相应的两能级间的跃迁几率有关。
原子光谱 技术分类原子光谱包括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以及原子质谱五种原子光谱技术。
原子发射光谱(AES):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每种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进行元素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它是光学分析中产生与发展最早的一种分析方法,却也是目前原子光谱技术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个部分。
原子吸收光谱(AAS):原子吸收光谱包括火焰原子化吸收光谱,石墨炉原子化吸收光谱,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等。
原子荧光光谱(AFS):典型原子荧光检测过程是以氢化物/冷蒸气发生方式实现样品的导入,氩氢扩散火焰原子化器实现被测元素的原子化,自由原子被空心阴极灯激发后发射的原子荧光,以无色散光路被 光 电 倍 增 管 接 收,获 得 原 子 荧 光 信 号。理 论 上,AFS兼具AES和AAS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两者的不足,但是,由于AFS存在散射光干扰及荧光猝 灭 严 重 等 固 有 缺陷,使得该方法对激发光源和原子化器有较高的要求。
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荧光光谱按 分 离 特 征 谱 线 的 方 法 分 为 波 长 色 散 型(WD-XRF)和 能 量 色 散 型(ED-XRF)两种。WD-XRF与ED-XRF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用分光晶体将荧光光束进行色散,而后者则是借助高分辨率敏感半导体检测器与多道分析器将所得信号按光子能量进行分离来测定各元素含量。
原子质谱(AMS):原子质谱(AMS)又称为无机质谱法,是将试样原子化后采用各种离子源使其离子化,按质荷比不同而进行分离检测的方法,广泛用于各种试样中元素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快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