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痘病怎么治疗(鸵鸟病是什么意思)
导语:特种经济动物鸵鸟痘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特种经济动物鸵鸟痘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鸵鸟痘病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以皮肤痘疹而后结痂脱落或在口腔黏膜或喉黏膜有纤维索性坏死炎症,常形成假膜(称禽白喉)为特征。病痘鸵鸟和带毒鸵鸟是主要传染源。该病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或皮肤接触传播。吸血昆虫和节肢动物均为该病的传播媒介,各种年龄的鸵鸟均可感染,主要侵害锥幼鸵鸟。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为多发流行期。
1.症状
根据病毒侵害和病变发生部位不同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3种。其中以皮肤型禽痘最多见。
(1)皮肤型 在鸵鸟身体无毛或少毛区如眼睑、头、颈、泄殖腔、翅内侧及腿等部位出现大小不同的痘疹,很快成为小水泡,逐渐形成结节样病变,随后形成褐色痂皮。3~4 周后脱落,形成凹陷,少则几个,多则密布头部。有痘病的雏鸵鸟具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生长停滞等症状,一般死亡率低,易康复。
(2)黏膜型(又称白喉型) 病变发生于口、鼻、咽喉等部位黏膜上。被感染的黏膜表面形成不透明稍突起的小结节,结节扩大变成黄色干酪样的白喉性膜。眼部感染后眼睑充血和肿胀,眼分泌物增多,’有的发生眼肓。口咽、食道和气管发炎,出现圆形黄色斑,覆有伪膜,随后结痂,由 此发生呼吸困难,病鸟张口、伸颈、摇头和咳嗽。严重病例窒息死亡。
(3)混合型 即皮肤和黏膜同时被侵害,出现综合症状,病情重,死亡率高。
剖检可见主要病变在皮肤无毛和少毛部有痘疹、脓包、溃斑,结痂、黏膜痘灶见于口咽喉,气管多数覆有伪膜;严重病例肝、脾、肾肿大。
2.诊断
皮肤型禽痘临床症状容易诊断。黏膜型禽痘需在病变部位的上皮细胞内找到特异性包涵体确诊本病。
3。防治方法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平时预防除搞好环境卫生,定时对舍、活动场地及所有器具等消毒外,对4-6 周龄健康雏鸵鸟接种种禽痘弱毒疫苗。通常采用对症疗法,皮肤型禽痘先用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发病部位,随后剥离痘痂,再涂上碘酊或龙胆紫等。眼部肿胀用2%硼酸溶液冲洗后滴上5%蛋白银溶液或金霉素眼膏。白喉型禽痘轻剥离假膜,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涂上碘甘油。
本文内容由小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