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潜虚》宋朝人模仿《周易》写的一本天书是什么

导语:《潜虚》:宋朝人模仿《周易》写的一本天书,至今没人能读懂

《周易》作为群经之祖,自孔子以来注释家就数不胜数。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在西汉时期,学者们因对《周易》的理解不同,从而衍生出了六大易学派别,分别是:“施、孟、梁丘之学”,“京氏之学”,“费氏之学”与“高氏之学”。这些学派要么从《彖》、《象》、《系辞》的角度来解释经文,要么从卦象灾异的角度来理解《周易》,只有汉末的扬雄独辟蹊径,不再拘泥于经文,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周易》。

易学是一块众说纷纭之地,注释家们相互争吵,认为自己才是易学的权威,只有自己读懂了《周易》。然而,扬雄却选择撇开《周易》这本书,默默地原创了一部《太玄》。他的好友刘歆对这本书并不看好,认为此书难以流传,估计只能被后人用来当做酱瓿的盖子;因为世人尚且读不懂《周易》,谁又会抽时间去看《太玄》呢?腐儒们更是争相挖苦扬雄,说《周易》是群经之祖,是文王、周公等圣人的作品,扬雄乃一介书生,岂敢模仿《周易》来著《太玄》,实在是不自量力。

千百年来,《太玄》都受到人们的冷落,虽有张衡、陆绩等人为其鸣不平,此书终因曲高和寡,不曾传入寻常百姓家;直到北宋时期,它才迎来了一位知音,那就是司马光。

扬雄模仿《周易》作《太玄》

《潜虚》与《太玄》是《周易》的阶梯

司马光年轻时就已经知道有《太玄》这本书,但他跟随时俗的意见,认为学大道就应当径直去读《周易》,何必要翻阅《太玄》?然而,在阅读《周易》的过程中,他却遇到了困难,“苦其幽奥难知”,诸家注释又多有附会;于是司马光又想起了《太玄》,因为这本书是模仿《周易》而作,所以“其义必浅,其文必易”,为此他把《太玄》当做攀登《周易》的台阶,决定“先从事于《玄》,以渐而进于《易》”,贯彻“学不躐等”的原则。

当时,《太玄》已经近乎绝迹,司马光虽为贵家,却也要“求之积年”,才得以一览其真容。在将此书读完数十篇之后,司马光叹息说:“呜呼!杨子云真大儒邪!”此人竟然能写出这么一本“合天地之道以为一”的著作,倘若孔子复生,得以阅览《太玄》,也一定会释然而笑,以为得己之心矣。

在司马光看来,“《易》,天也;《玄》者,所以为之阶也。”要想读懂《周易》,不要光去看那些诸家的注释,不妨读一读《太玄》,因为这本书是根据《周易》的原理来写成的,更有系统性。但是,《太玄》似乎也不是很容易读得懂,它还需要一个台阶,为此司马光分别写了《太玄集注》和《潜虚》。其中《潜虚》是他的晚年之作,代表了司马光哲学体系的面貌,但这本书似乎并非完璧,可能司马光未能写完就离世了,因而书稿的内容非常抽象晦涩,但含义却也很深远。如果说《太玄》是模仿《周易》的作品,那么《潜虚》就是模仿《太玄》的作品了。

扬雄(前53年~18年)

《潜虚》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宇宙?

司马光在《潜虚》的开头写了一段话,概括了整本书的中心思想,并且描绘了一个从宇宙到人类的体系。它的开篇第一句话说“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气以成体”,这就是司马光的宇宙生成论。为了解释这句话,他用一幅《气图》来说明:

《气图》

初看这幅图,会让人感到一头雾水。但如果我们熟悉算筹的话,可以看出这幅图由“焱、熒、冢、基、原、委、本、末、卝、刃”十个汉字,以及1-10十个数字组成。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把图中的十个算筹符号改成阿拉伯数字:

这样我们就发现了规律:1原+5基=6委,3本+5基=8末,2熒+5基=7焱,4卝+5基=9刃,最后5基+5基=10冢。由此可见,“5”是万物化生的基数。5与1、2、3、4、5这五个“生数”结合,得出6、7、8、9、10这个五个“成数”。据《河图》、《洛书》“天一生水”的说法,一是水,二是火,三是金,四是木,五是土。于是又有一个规律,我们采用反切法来读:

“原”切“水”得“委”“熒”切“火”得“焱”“本”切“木”得“末”“卝”切“金”得“刃”“基”切“土”得“冢”

“原委”指的是水的源头与归宿,小小的“熒火”能燃烧成明亮的“焱火”,“卝”这种金属能够磨成锐利的“刃”,在凹陷的地基上堆土能使其成为凸出的山冢。

完整的《气图》

因此,原委、熒焱、本末、卝刃、基冢是在五行的作用下形成的五个矛盾体。其中原、熒、本、卝、基具有“潜虚”的特点。

水的发源地是隐而难见的;熒光昏暗微弱,明灭难寻;草木的本根潜伏在土壤之中,并不明显;卝物也常隐藏在岩层之内,需要找寻;而地基凹陷,就如空虚的山谷一样,兼具“潜”与“虚”的特点。因此,司马光用“潜虚”来描绘隐而不见、幽冥玄元、无形无象的本体,此所谓“万物皆祖于虚”。当“潜虚”与金木水火土五气结合时,就会出现委蛇弯曲的河流、明亮炎热的火焰、粗枝大叶的木末、剑锋逼人的刃口以及高高隆起的山冢——“潜虚”与五气结合,转化成了有形有象的万物,此所谓“生于气,气以成体”。

司马光(1019年~1086年)

“潜虚”与“气”存在怎样的关系?

在《潜虚》的《气图》中,宇宙的本体是幽冥玄远的,它无形无象,只有与五气结合,才能化生万物。这样,司马光就描绘了一个从细微到粗大、从晦暗到明亮、从混沌到秩序的宇宙体系;他把“潜虚”视为宇宙的本体,同时又将“气”看作构造万物的基质,这种思想与二程的“理气”二元论很接近。

明明是“万物生于气”,为何却又“皆祖于虚”呢?为什么不把“气”当做本原呢?也许,在古人看来,气就像母亲一样,虽然能够直接生下孩子,但每个家族的始祖却都是男性,母亲并不是始祖。对于万物来说,“气”与“潜虚”的关系就像母亲与祖宗一样不同。为了说明这种区别,司马光说道:

“虚者,物之府也;气者,生之户也。”

“潜虚”就如一座房子,内部空虚而又充满着到处游动的“气”;如果我们在这座房子的墙壁上打开一扇门,那么“气”就会往门外流动;假如屋外非常寒冷,于是“气”就会凝华成为有形有象的冰霜。当我们说万物(冰霜)化生于“气”时,不应忘记那间充满气的房子——“潜虚”——它才是万物之祖。

《名图》是《潜虚》的核心

司马光的本体论与二程、朱熹接近但又有区别,朱熹曾说:“先有是理,后有是气”,又说“理生气”;然而司马光并没有明确说“先有潜虚,后有气”,也没有说“潜虚生气”。在他看来,潜虚只是房子,但房子里的气体却并不一定是房子产生出来的。

除了《气图》以外,后面还有《体图》、《性图》、《名图》和《命图》,论述一个从潜虚与气生出万物,万物获得形体,赋予性命,拥有名称并规范言行到顺天俟命的体系。其文字之坚深,语言之晦涩,让人难以读懂。

如果说《周易》的核心是阴阳两仪,《太玄》的核心是天地人三才,《皇极经世》的核心是元会运世四片,那么《潜虚》的核心便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就像《周易》用阴阳八卦来构建宇宙一样,《潜虚》试图用金木水火土来构造世界,开辟了另一种思路。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洁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