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赶着不是买卖这句话对吗(上赶着不是买卖的意思)
导语:上赶着不是买卖---教学的艺术
做学生要有学生的条件,第一个是尊师重道,第二个就是好学。好学才能异于他人,方能有所成就。正如孔子自己所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作为老师也要有老师的要求,第一个是诲人不倦,第二个是有好的教学方法。一种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是机械地对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注意对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接受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十分不利的。那么哪种教育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呢?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方法,启发式教学。教育学生要把握好教学的契机,如果他没有学习欲望,学习过程只是机械的记忆,效果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孔子提出“不愤不启”,所谓的“愤”,就是激愤的心情。对于不知道的事,非知道不可,从而激起学习的欲望。而学生自己又难以解决,这个时候老师去启发他,引导他,这样学习的效果自然就是好的了。正所谓的“上赶着的不是买卖”。
孔子的教学原则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能更好地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那么老师该如何教呢?是一股脑的和盘托出还是循循善诱呢?孔子给的答案是“不悱不发”,“悱”就是内心有怀疑,可是又说不明白,此时教师就可以循循善诱,一点一点地引导学生探究事物的本来面目,甚至有新的见解。正所谓的“当仁不让于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样就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教育的境界了。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教学的契机。当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被激发出来后,就会从简单的知识归纳到知识的演绎“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就是告诉你一个一个方正的房子有四个角,其中一个角是90度,那么就该知道其他三个角也是90度,这就是举一反三的道理。能达到如此水平,就不需要再教他了,就是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本领了。所以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开悟,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当然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除了老师教学水平外,更需要的是学生本身的悟性和潜力。没有这个学习的潜力,也只能是干启不发。一块石头是怎么也敷不出小鸡的。学生中能考取名校的,除了学校家庭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只有内外形成合力方能取得最好的成绩。孔子弟子中,子贡才能闻一知二,而颜回就比他更厉害,闻一知十,颜回之所以能闻一知十,除了自身智商因素外,还得益于他“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启发式教学在其他学派中也有体现,如佛教中著名的佛祖释迦牟尼要传法于弟子,佛拈一朵花,闻一闻的时候,不说话,迦叶尊者在底下一看,他微笑,他已经领悟了,这就是“拈花微笑”。启发式教学不是简单地设问--回答--解释,往往是心有灵犀的默契。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这一教育理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