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幼儿的情绪能力对个体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呢(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特点)

导语:幼儿的情绪能力对个体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文|小鱼

编辑|知文

情绪能力是个体通过情绪建立、维持和改变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能力。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智力操作、同伴交往以及心理健康发展。

01

已有研究表明,5-6岁幼儿能够维持安定的情绪体验并保持愉快情绪,具有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

但在实践中往往会发现个别情绪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会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操作活动中极易受到情绪影响的情况。

所以研究人员剖析幼儿情绪能力现状并开展情绪教育,以促进其情绪能力的发展,并为幼儿园开展情绪教育提出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和家长均认为情绪活动的开展对幼儿情绪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据此,研究者指出教师需要合理运用情绪量表对幼儿的情绪能力进行客观分析,兼顾共性和个性地开展情绪教育。

同时主动构建家园合作的情绪教育;幼儿园也应当重视情绪教育的开展,为教育者提供时间和方法上的支持。

情绪能力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情绪无时不刻地存在于生活中:从最原始的喜怒哀惧,到混合着复杂情绪的悲喜交加、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等,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和态度。

拥有良好情绪能力的人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判断情绪对自己的影响;体察并尊重他人的情绪,能够对他人的情绪做出适切的回应。

在情绪的表达上,拥有良好情绪能力的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情绪体验和所处的情境,适当外显自己的情绪,分享喜悦、化解忧伤。

同时,情绪能力良好的人能够有效地调节自身情绪,避免情绪带来的不利的影响。 情绪的理解、表达和调节三种能力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02

当个体意识到积极情绪的产生和来由,便可以通过主观的行为来获得更大的满足,如攻克难题带来的成就感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不断钻研。

相反地,当个体对某件事物体验到消极情绪,比如一个恐高的人,他知道自己在高空会心跳加速、手脚颤抖,那么在选择就业时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高空作业的工作,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此外,对他人情绪的认知也是情绪理解能力的体现。在生活中,“情商高”的人在交往中通常更受欢迎,这是因为这些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通过表情、语言等体察他人情绪并做出合适的回应。

可见,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理解能够帮助个体做出利己的选择,趋利避害。情绪能力还体现在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合适的情绪表达在强度上应当是不伤害自己、不破坏交往的,个体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外显行为让他人感知到自身的情绪状态,从而达到期望的交往目的。

另外,当面对社会环境的不同,个体有时候需要呈现一些与真实体验不符的情绪表达,比如在收到不太喜欢的礼物时仍表现出喜悦的情绪,以维系同伴关系的和谐。

总而言之,具备较好的情绪表达能力的人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情绪调节能力也对个体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有很多令人惋惜的案件中,当事人或是过于兴奋难以自抑、或是生气时的一时冲动、或者出于无法自拔的悲伤,被情绪左右了行为,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毁了自己的一生。

03

当面对高强度的情绪体验时,对情绪的控制和调节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拥有良好情绪能力的个体能够在产生负面情绪时积极作出调整,以降低其对自己不利的影响;当产生强烈的积极情绪时,做出适当的调节,利用正面情绪推动事物发展,避免乐极生悲。

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可行性、目标与意义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表明,幼儿情绪安定愉快是健康领域的发展目标之一。

幼儿的情绪能力还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智力操作、同伴交往等方面,因此儿童早期的情绪能力发展情况受到广泛关注。

3-6岁的幼儿从家庭踏入集体环境,在集体中幼儿会体验到更多元的情绪、接触到同伴不同的情绪表达、在同伴关系中习得并采用情绪调节策略,因此在这一时期,幼儿在情绪能力的各方面都会获得比在家庭中更多的经验。

情绪教育的目的

情绪教育的目的在于尊重幼儿情绪“易变化”、“易冲动”和“易外露”普遍性特点的同时,提升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使得幼儿能够维持安定、愉快情绪,具有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

有研究表明,3-6岁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获得辨别生气、害怕、高兴、伤心这四种基本情绪的能力,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找到引发情绪的原因。

4-6岁幼儿已经对情绪表达规则有了一定的认知,情绪调节的策略也随情绪体验的增加而不断丰富。

但在实践操作中,个别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仍会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操作活动中极易受情绪影响的情况,并且在同伴交往时易怒易冲动、陷入情绪后很长时间都难以平复,有比较突出的情绪问题。

幼儿这样的情绪状态轻则影响同伴交往和学业水平,重则对良好个性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促进幼儿情绪能力进行情绪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04

研究理论意义

情绪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不论是婴儿时期无条件反射性质的表情反应,还是成人后丰富的内心活动,这些都是由情绪生发的。情绪是一种个体的心理体验,它没有好坏之分。

情绪能够反映人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如喜欢、害怕等;它也表现为人对于客观事物和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的评判,如满足、厌恶等。

情绪能力

情绪是个体和外界联系的媒介,它具有帮助个体建立、维持和改变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功能,这种功能被称为情绪能力。

情绪能力是儿童维持积极的同伴关系的关键,因此儿童早期情绪能力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个体在儿童时期的情绪经验和情绪调节策略会对其成年后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有学者将情绪理解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与个体的多个发展领域做相关性研究,得出个体情绪理解能力越强,同伴关系越好;情绪调节能力越强,个体所产生的社会性问题越少;个体的智力成就也和情绪能力成正相关。

一个人的情绪受到生理机制、特定环境、个体经验和人格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当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有更多的体验和了解后,他们的情绪复杂程度和社会化程度都有所提高。

情绪社会化

情绪社会化即个体能够根据社会要求、用普遍被接受的方式去理解、表达并调节自己的情绪,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的情绪社会化程度越高,表示他能够更好地运用情绪与外界沟通,同时也表示幼儿有更强的情绪能力。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幼儿的情绪复杂性增强,情绪的体验和理解从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这四种最原始的类别逐渐丰富起来,继而产生与接近事物的愿望有关、与自我评价有关和与他人有关的情绪。

05

随着幼儿的成长,幼儿能否理解情绪及其发生的原因、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否符合社会交往的一般方式或被同伴认可、幼儿能否在面临某些情绪时根据实际情境调节自身情绪以使自己在社会生存中更多地获益等,诸如此类都是幼儿情绪能力的体现。

幼儿情绪能力水平对其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实践意义

情绪体验是心理和生理过程的叠加。当情绪通过表情外显时,实际上已经经过了主观体验、生理激起的过程,它是由多个因素协调产生的。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幼儿情绪的外部表现,当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由于强烈的情绪表达影响活动、或是由于情绪原因和同伴产生矛盾时,教师通常会对幼儿不恰当的情绪表达如止不住的哭泣、破坏性行为、粗暴的言语等加以制止,但容易忽略问题背后的幼儿情绪能力发展水平。

情绪能力较弱的幼儿常常出现一些交往方面的问题。他们或是因为情绪表达方式过激、采用破坏性的情绪调控策略而打乱正常活动秩序,对自己、同伴造成伤害;或是无法理解他人情绪而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诱发同伴矛盾。

此类幼儿在班级中会较难被同伴接纳,容易和同伴产生冲突,而此时教师的介入通常只是指向幼儿间矛盾的本身,并未关注到其与幼儿情绪能力之间的关联。

在家庭中,不良的亲子互动提倡无条件支持幼儿的情绪宣泄,当幼儿出现由于情绪理解、情绪调节能力等引起的情绪问题时,家长也较难意识到问题所在,被动地应付幼儿出现的情绪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利用集体活动和家园共育对幼儿进行情绪教育,提升幼儿情绪能力,有助于幼儿的情绪稳定建立,从而使幼儿健康成长。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薇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