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道德经善建者不拔是指什么(老子道德经善恶)

导语:正解老子||《道德经》第54章 善建不拔,善抱不脱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善建不拔,善抱不脱

【经文】善建①者不拔②,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chuò)③。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④;修之于乡,其德乃长⑤;修之于邦,其德乃丰⑥;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⑦。

故以身观⑧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考注】①建:建树。《说文》:“建,立也。”②拔:动摇。③祭祀不辍:香火不断,喻指承继祖业,后继有人。辍,停、断、终止。④余:多。如白居易《卖炭翁》:“一车炭重千余斤。”⑤长:绵长,久远。⑥丰:盛,大。如《易•丰卦》:“丰,大也。”又如丰碑,丰硕,丰功伟绩。⑦普:全,广,遍。⑧观:观测,观察并测量,这里指推测、推及。

【考译】善于树立德业的人,信仰坚定;善于抱持大道的人,永不松脱。立德守道之人,事业传承,后继有人。依此为范式:

修持自身(指善建、善抱),他的品德就会返朴归真;修持于家,他的德行就会变得丰富起来,以至化及全家;修持于乡邑,他的德行就会得到发扬光大;治理侯国,他的德行就会盛大无比;统御天下,他的德行就会像阳光普照万物。

所以,用个人的德行来考量个人(的全部),用家庭的德行来考量家庭(的全部),用乡邑的乡风民俗来考量乡邑(的全部),用侯国的道德风尚来考量侯国(的全部),用天下的道德水平来考量天下(的全部)。

我靠什么把握天下情势的?就是用这个方法推断的。

【导读】第51章,“道”为万物本始;第52章,“道”为万物之母;第53章,行道要专一;第54章,大道要抱紧。此四章内容紧密承接,环环相扣,可视作一个小单元。第53章,老子痛斥肆意妄为的假修道、伪道士,本章相反,老子盛赞抱持不脱、坚忍不拔的真修道。

本章老子教给我们三点:一是重道修德的方法,即坚定信念(不拔、不脱);二是重道修德的重大意义,即事业传承,后继有人(子孙以祭祀不辍);三是以德为本。

【辨析】“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这段话蕴含了立德守道的方法和意义。

“善建”,建之于心;“善抱”,抱之于内。如此,虽无建抱之形,人却难以拔而脱之,即使三军亦不可以夺其志。立德守道,必须坚定信念,不能左右摇摆,轻易动摇自己的信仰,这说的是立德守道的方法。

“善建”“善抱”,不仅建抱于一时,且能建抱于后世。对道与德的这种虔诚,叫种下善因,必有善果,那就是后继有人,事业得以代代相传。可见,“立德守道”是留给后代的最好财富、最宝贵遗产,这说的是立德守道的意义。

“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江南钱氏家族创造了绵延千年、兴而不衰的奇迹——世代人才辈出,家族群星璀璨。自北宋迄今,光是载入史册的钱门名家就超过千人,据不完全统计,当代国内外的钱氏名人多达100多位,令人瞠目结舌。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如此恢弘的家族,衍生出如此众多的英才?这得从江南钱氏的开山鼻祖钱镠(liú)说起。

五代十国时期,钱镠(852年~932年)开创了吴越国(今浙江省),他励精图治,保境安民,使吴越国成为“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之地。临终前,钱镠遗嘱子孙:“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978年,钱镠之孙弘俶奉祖遗嘱举国归顺宋朝。吴越国的归顺成就了唐朝以后久违的和平统一局面,使得富庶江南免遭战乱之祸,此后,江南一直是富甲华夏之地。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钱镠是奠基人。

钱镠除了治国有略,修身齐家也十分谨严,生前曾两度订立治家“八训”“十训”,要求子孙秉承祖训,清正躬谨。而这些后来也演变为其家族的宝贵精神遗产——《钱氏家训》。有人说,正是这部宝典中的教育之理,造就了江南钱氏书香绵延、世代人才涌现的盛况。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这段话仍然是讲立德守道的方法和意义。

修身——修家——修乡——修邦——修天下,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步步拓展,循序渐进,这是把立德守道推己及人、推广社会的方法,这一方法对我们今天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修身则返璞归真,修家则和睦兴旺,修乡则民风纯朴,修国则兴旺发达、功德无量,修天下则恩泽众生,真——余——长——丰——普,无论于身、于家,还是于乡、于国、于天下,道德之所及,万象为之焕然一新,修多大德就泽被多大范围,这是道德的力量,是立德守道的重大意义。

圣人修道,重在行善积德,当所有人都崇道尚德、互相学习的时候,整个社会行善积德就会蔚然成风,即“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道德为本,无论了解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评价一个乡、一个侯国,乃至认识整个天下,只要考量他(它)道德修持的水平就行了,一句话,道德水准是考量一切的根本标准。认清一个人,看他的德行就可以了;了解一个家,看他的家风就可以了;评价一个乡邑,看它的乡风民俗就可以了;考量一个国家的治理情况,看它的社会风气就可以了;欲知天下治理,看天下人的道德水准就可以了。

老子最后说,我是怎么对天下了然于胸的?就是根据“道德”这个根本标准来推知的。这个方法就是抓住根本和关键。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