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无锡接官亭弄规划图(接官亭的由来)

导语:无锡历史上的接官亭

据明万历《无锡县志》记载,明朝以前无锡即有3个接官亭。北门接官亭在北塘北码头,南门接官亭在南塘大公桥堆南码头,遥遥相对。另有西门接官亭,在西门外西馆驿。接官亭旁一般均建有官舍数间,为迎接南来北往的上级官员。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吴情殿试一甲第三名,中探花,在大公桥西南码头为吴情立“熙朝鼎甲坊”。“熙朝”指盛明之世,鼎甲,一甲一、二、三名都是鼎甲。另外,还在西门东大街为吴情立探花坊。30年后的明万历二年(1574),无锡北乡双河尖人孙继皋中状元,在北码头接官亭建状元坊。这年,恰逢春潮,水势猛涨,直至学宫前,孙继皋大魁天下,其后裔认为此为吉祥之兆,乃于状元坊之左数十步建迎潮馆,楼五楹,并有题额。在南门接官亭旁则建有候潮馆。

孙继皋 像

清乾隆巡游江南,无锡、金匮两县官员准备接驾,遂从江尖口至高桥止,修筑7里长堤一条,北门接官亭改名接驾亭,乾隆以后仍称接官亭。稍北有一弄,乃名接官亭弄。

历史上,北接官亭附近先后遭受过两次大火劫难.第一次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和清军在小三里桥一带展开激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兵乱所至,这一带街市屡遭梵毁,接官亭也受到严重损坏.第二次是在1937年&34;淞沪大战,日寇大举侵华,时至年末,日军进逼南京,无锡北门塘遭到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接官亭与临近的许多商铺一起化为灰烬.对于生活在三里桥附近的居民来说,这座有着多年历史的亭子早已只存在于历史的记忆中。

接官亭附近场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政府在运河边重建了接官亭,关于接官亭弄地区的开发也被提上议程,希望随着国家日益强盛、社会日渐发达,接官亭能恢复往日的容貌,成为无锡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内容由小姬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