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富而不强的原因(宋朝这么富裕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导语:宋朝再富裕也还是没有消灭贫富分化,所以还是有农民起义
虽然宋朝给人的印象总体来说是国富民安,农民起义次数和规模都不大,但因为《水浒传》的影响,宋朝的农民起义还是容易引起一些人对宋朝的富裕程度的质疑。
第一,两宋的农民起义数量,在历朝历代中,肯定是最少的。
在这个问题上,前面有人提到了统计数据。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恰恰是,这只能说明宋朝的文官政治非常发达,对各方面的事情记录比较详尽。其它朝代没有留下记录,或者说统计数据比宋朝的少,并不能说明宋朝就比其它朝代做得更差。
而且,就农民起义规模来说,除了北宋崩溃之后全国大乱这段时间之外,其它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出现能够波及全国或多个省份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比如钟相杨幺起义,就是发生在北宋崩溃之后,所以才会让岳飞去镇压。
第二,宋朝的社会救助总体来说,做得不错,尤其是对流民的管理和救助,应该也是历代最好的。
宋朝以前,国家对因灾荒而引发的大规模流民的管理多数都是比较失败的,很少有朝代能够在连续的天灾人祸之下,出现了大规模流民的情况下,还能挺得过去,都很容易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但宋朝一直有个做法,就是每次大规模天灾之后,都会迅速进行赈济,安置流民,并且从流民中选择身强力壮的刺配为军。大家不要小看当兵,这等于国家给这些最有造反潜力的人一口饭吃,避免了他们铤而走险。
北宋的名臣大多数在地方官任上,尤其是在北方担任知州,比如知定州、知青州这样的级别的官员的时候,都有救助流民的记录。比如富弼,按照《宋史》本传的说法,光一次性救助的灾民规模就多达上百万,让朝廷都怀疑他别有用心。
第三,宋朝确实也发生了一些农民起义,这是事实。
但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在任何时候,在古代农耕社会和冷兵器时代,农民起义都是很容易发生的,哪怕一个朝代再富裕,也一样会发生。因为这和这个朝代的贫富无关,而是和这个朝代的贫富差距有关系。
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口号是什么?“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钟相杨幺的起义口号是“等贵贱,均贫富”,说的都是贫富差距,而贫富差距是私有制条件下的常态。任何私有制社会的常态都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且,一个朝代承平的时间越长,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越高,贫富差距会积累得越大。
在这个问题上,宋朝当然同样没法避免。而且,在此之前,一般一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积累一段时间,就会集中爆发一次,而宋朝相对来说,和平和发展却持续了比较长的时间。哪怕是仁宗时期和西夏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内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没有受到明显的严重影响。
这就意味着,宋朝的贫富分化问题累积的时间也比较长。如果从澶渊之盟达成算起,到金军第一次南侵,刚好121年,接近清朝康雍乾盛世的时间长度。在这么长时间的积累之下,贫富分化问题当然会比较严重。
但只有贫富分化,也是不会直接导致农民起义的,还需要一些别的因素来引爆和点燃,这就是比如某些地方官的政策失误,或者是突然发生的大规模自然灾害,引发了大量的流民危机。但因为宋朝对流民的救助相对比较及时,所以流民不太容易造成大规模起义,反而是地方官的政策失误会突然导致民变,也就是农民起义。
也是这个原因,让宋朝的农民起义在绝大多数条件下都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是反贪官不反皇帝,也就是承认皇帝是好的,坏人是地方官,而朝廷一般的做法也都是在接到民变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把当事的地方官罢免。
第二,宋朝绝大多数农民起义的诉求是比较明确的,也就是认为他们有委屈,有问题,需要朝廷来解决,只要朝廷能够解决,这些起义往往可以很快就平息。
第三,宋朝在面对农民起义的时候,绝大多数时候第一选择会是招抚,而不是直接强硬镇压和剿灭。这也是宋朝重文抑武的一个反映。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