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颗粒感(大提琴内部怎么清理)
导语:浅谈大提琴演奏中,关于“颗粒状”的问题
颗粒状对于两只手的含义是不同的。
对于左手来说,是手指触弦的方法问题。对于右手来说是指顿弓、跳弓、连跳弓的弓法而言。
在音乐中,有时需要非常温柔、甜美、述说、深沉的连惯乐句,这时是不需要颗粒状音乐的。但有时却非常需要干净、果断、有力、坚决、强硬的乐句来表达作者的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奏出来的音响是带颗粒状的音乐。
而这两种对立的音响是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训练得到的,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来训练。
01
我们的左手在指板上上下移动,如同田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跑步的腿一样,它有一个抬起、放下的动作要完成,而对于抬起、放下这一对矛盾来说,主要矛盾方面在抬起。
例如我们在爬山上坡时,往往越来越感到的不是腿放不下,而是抬不起来;运动员们在训练时有的在腿上绑上沙袋进行练习,有的进行高抬腿训练,这些手段都是为了加大运动负荷量。
我们的手指为了在需要跑得快的地方抬得起来,也必须在训练时,夸大手指抬起的动作。在抬起时做一个对抗压力的动作,即勾“弦”,这一勾一打的动作,就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勾指”、“打弦”的动作。
在这种左手触弦的方法训练下,出来的音符自然是一颗一颗、粒粒饱满的,不管右手使用什么手法,都可以达到颗粒性发音效果。在需要这种音响的时候,使用出来就行了。
有时在要求很弱的乐句中,右手使用弱奏的弓法,左手也要使用这种办法,使乐句达到既轻而又清楚的效果。
02
右手在顿跳弓的训练中,首先要在顿弓上多下功夫。
先在平衡点上做,每一个音要一压一放,一弓一个音、一弓两个音、一弓三个音……逐渐扩大,使右手对弓的平衡感觉完全掌握,使弓完全控制在手中,这时,手对弓的压力深度有了足够的认识,再进行连顿弓、跳弓和连跳弓的训练,使右手的颗粒状形成。
在两只手都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再训练两只手的配合(主要是速度上的吻合)。配合很重要,配合不好也达不到好的效果。
艺术的完美境界是无限的,艺术家在追求无限时就像哲学家在追求永恒那样没有终极。然而,谁付出得越多,谁就更接近真谛。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内容由小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