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王昌龄送别的古诗(王昌龄一首送别诗的诗句)

导语: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从王昌龄两首送别诗看古诗词中的情与景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诗应该作于王昌龄任江宁丞时。辛渐是他的朋友,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在江边离别时写了两首送别诗。

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

诗词中的情与景

第一首送别诗着重于叙事:

首句写前去送别,交代送别的时间、自然环境和送别地点: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准备送别友人)。

次句写送别:天亮时送走了客人,整个楚山都变得孤苦伶仃的了。

三、四句写送别时对朋友的叮嘱:你到达洛阳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我,你一定要这样告诉他们:我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

诗中的情与景:

1.以景衬情

前两句诗,在叙事的同时描绘出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背景是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主体是孤独的楚山。

但诗人不是单纯地写景,而是以景不衬情,用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2.寓情于景

写景的同时,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之中:楚山本无情,没有什么孤独不孤独之说,“孤”只是诗人自己的感觉。送走了客人,感觉整个楚山都孤独了,不是楚山孤独,而是诗人自己孤独了,这就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一片冰心在玉壶”,妙在奇妙的比喻

这个千古的名句中,诗人运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他把自己的心比喻成冰,冰心一般来形容人的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是玉石制成的壶。

当时的作者因不拘小节,曾遭到一些平庸者议论,几次被贬谪。作者以与朋友告别时的叮嘱,对那些污蔑之词做出回击,对友人们做出的告慰,同时表达不肯妥协的精神。

  诗人以玉壶冰心自喻,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本诗的可贵之处:一是以景衬情,情寓景中;二是比喻精妙,具体可感。

相关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第二首送别诗重在写景:

从内容上判断,这首诗写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1.融情入景:

前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写诗人登楼所见。从“秋海阴”、“楚云深”写起,以景起兴,融情入景。两句以互文手法,写出诗人站在楼上,放眼望去,秋天的江海,冷云密布,烟波浩渺,阴云深沉。这里不是单纯写景,而是以此景衬托出自己的心情像阴云一样沉重。

第三句点题,写在芙蓉楼上送别辛渐,依依不舍,惆怅万千,酒都不能尽兴。

2.以景结情:

末句以景结情:

寒江寂寂,一轮明月倒映在江心之中。结尾本该抒发离别之情,但作者却宕开一笔,描写寒江,描写倒映在寒江中的明月。实际上是以寂寂的寒江水来喻内心连绵不绝的凄冷惆怅之情;以江水明月,来喻与朋友间纯真的友情。

本诗之妙,妙在融情入景,以景结情。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森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