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浅谈《记承天寺夜游》的作用(浅谈《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导语:浅谈《记承天寺夜游》

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东坡先生的一则小品:——《记承天寺夜游》。全文言少意隽,大致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首先,映入我脑海的大抵就是这样一个景象:在秋天的一个夜晚,一个正欲宽衣入睡的男子,被从窗棂洒下来的月光吸引,睡意全无,高兴地又穿起衣服,跑到外面欣赏美丽的月色。月明风清,秋天的夜晚好不静谧,温柔。然而在幸福的时刻,总是想与人为伴,一同分享的。于是就想到了好友张怀民,他就在不远处的承天寺,欣然寻访。恰巧怀民兄也没有睡觉,大抵是知己间心意互通耳。于是就邀怀民兄一起在庭院里散步,共享月光。但见地面好似积了一层明亮空灵的水流一样,还有藻荇交错其中,仔细一看,原来是竹树和柏树的倒影。哈哈!何夜无月?哪里没有竹树和柏树呢?只是少了像我和怀民兄这样的难得悠闲,清欢自许的人罢了。怀民望望我,我又看看怀民,相互欢笑起来。

我看到的不是一个享负盛名的大诗人形象,而是凡夫一子,和他的友伴,夜晚出游赏月的情景。寻常不过的小事,但在东坡的笔下,含义幽微,令人心向往之。我不禁想到了他的另一句诗:人间有味是清欢!

其实,此时他是被贬黄州,落难至此,且犹淡然自在,不为尘事所累,还有如此闲情逸致,实乃人生意高,快意罹难,不比尘夫俗子之心境,当为我们后人之楷模。

如今的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大,升学,工作,交际。碌碌人世,许多人不堪重难,面临着诸多困苦难题。抱怨。抑郁。轻生。仇恨。等等如此。为什么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丰富,可是生活问题却越来越多呢?想想那时临难的苏轼一点也不比我们的处境轻松,可他的心态和生活之法当做我们的老师,值得学习效仿。尤其是如今的青年人,处处弥漫着“丧气”。

遇到烦恼,忧愁,当有化解之法,有一份清欢逸情实属难得,也是需要我们后天慢慢修为的。人生有味是清欢,生活有趣是闲情!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滢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