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与孙皇后的爱情大明风华(朱瞻基孙皇后叫什么)
导语:追剧话大明:朱瞻基好色,孙皇后不育,朱祁镇生母成谜
最近,追古装剧《大明风华》者随处可见。剧中男主朱瞻基才华横溢,女主孙若微楚楚动人,郎才女貌天作地和,剧中情意绵绵,那么史料记载中的朱瞻基和孙贵妃(后谋篡皇后),在内宫生活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追剧话大明,对比、闪回、品味两者不同,必有收获。
好色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约十年,可能是由于大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所以现在历学界对其评价颇高。当然,后世赞誉也不是无中生有,朱瞻基才智出众,诗词书画,无不擅长,但距离圣明之主,还有较大差距。比如,朱瞻基喜欢斗蟋蟀,痴迷于此不能自拔,甚至不惜正式颁旨派出宦官,到全国各地采办蟋蟀,多方扰乱,天下哗然,以至闹出百姓家破人亡之事,难以计数,因此他自己也得了个“促织天子”的浑名。(明朝皇帝不务正业者十有八九)
在内宫生活中,朱瞻基与其父朱高炽一样,十分好色,朱高炽体弱肥硕,加上贪恋女色,当了8个多月皇帝,45岁便追随先帝而去,而朱瞻基身体健硕、春秋鼎盛,若不是纵情声色,可能也不至于27岁登基,37岁就撒手人寰。
父子虽都好色,但是二者有别。朱高炽多多益善,朱瞻基相对专一,曾长时间被一个娇艳女人所迷,以至任性地做出一些糊涂事来。这个美女便是后来被称为孝恭皇后的孙氏(应为剧中女主原型)。据记载,孙氏是邹平人,从小就生得十分娇媚,其父孙忠,在永城县担任主簿之职。机缘凑巧,明宣宗的外祖母(诚孝皇后之母)彭城伯夫人是永城人,不知怎么见到过孙忠的女儿,十分中意,觉得这小女孩又俊俏又伶俐。早在成祖时期,作为太子妃的母亲,彭城伯夫人常常到宫廷中去探望女儿,言谈中多次提起永城县主簿孙忠家有美女。有人推荐,孙氏仅十岁之时被选入宫中,被收在宣宗的母亲身边。
永乐十五年,明成祖为皇太孙举行大婚,选定济宁胡氏之女胡善祥为皇太孙妃,而将孙氏选为嫔。孙氏美艳绝伦,深得皇太孙朱瞻基之心,身为太孙正妃的胡氏则相形见绌。
明仁宗继位,朱瞻基由太孙成为太子,孙氏就成了太子嫔。没过多久,瞻基即位称帝,大赦天下,封赏后宫,由于他刚刚登基,还不敢有太出格的行为,所以仍将自己不甚满意的胡氏立为皇后,而将宠爱的孙氏封为贵妃。
心机女孙氏
孙氏美艳的皮囊里包裹的满是心机,从册为皇太孙嫔开始,她就算计着有朝一日能取代正妃温敦仁厚的胡氏,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在明成祖时,孙氏的这种野心是不敢稍有显露的,惹恼明成祖,不仅不能取代胡氏,甚至连嫔的地位也难保。所以,在胡氏面前,她处处显得很恭顺。老实的胡氏虽然觉得她时时占着上风,但又说不出什么来。宣宗即位,孙氏觉得出头的时机要到了,但她仍很小心,就在受封为贵妃不久,她就以索要金宝为名,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
按照明代制度,皇后有金册和金印,称之为金宝,而贵妃虽然也有金册却无金宝,明显地体现着等级差别。在宫内事务中,皇后的这颗金宝有时还会起些作用,虽然多半是象征作用。于是,孙贵妃向皇上提出,最好也能给自己一个金宝。朱瞻基对娇美聪明、善解人意的孙氏有求必应,但这事有碍祖制,而且,在名义上这一类后宫事务,应当由自己的母亲张太后作主。于是,宣德元年五月,朱瞻基专门为此向太后提出请求。
张太后表示,贵妃有册无宝,是大明的祖制,本不应轻易改动,但贵妃与皇后同时进封,倒也不妨稍示优异,这次就赐给她一颗金宝吧,但今后却再也不能与皇后攀比了,明代贵妃有金宝的制度便是从孙氏这里开始的。孙氏虽然得了金宝,进一步与胡氏攀比的路却给堵死了。
天长日久,朱瞻基为孙氏的美貌所迷,要继续抬高孙氏地位,只能是找到皇后胡氏的弱点,而胡善祥虽然门第比孙氏高,性情沉稳,但她一直没有生育,身体又多病,贵为皇后这一点非常要命。可与皇后相比,孙氏也没有生育,正在其一筹莫展之计,朱瞻基的风流病给孙氏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宣德二年十一月,孙贵妃突然有了一个儿子,生下刚四个月,宣宗就急急忙忙地将这孩子册为皇太子,这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生母千古谜案
按常理推断,孙氏怀孕应该不是朱瞻基的努力结果,要是有岂不是早有了,但是戏剧性的是的确是朱瞻基的骨血,却不是孙氏所生,因此,也留下了一桩千古之谜。
《明史》中记载孙贵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但是这个生下太子的“宫人”到底是谁,却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一说,朱瞻基一时兴起临幸宫女,宫女怀孕,孙氏得知与宫女私下交易,朱瞻基默许)。为了制造舆论,宣宗及宦官们在孙贵妃“怀孕”期间,还制造了很多“奇征”如天降祥瑞,等等,使人们相信这孩子是孙氏所生,太子一立,母以子贵,孙贵妃的地位便大大提高了。在宣宗的暗示之下,宫廷内外立刻刮起一股废掉胡皇后的风。本来,封建皇帝宠艳妃而废皇后,历来被视为一件有失君德之事,但在宣宗的策划下,这件事进行得有条不亲,顺顺当当。在宫内,宣宗暗示胡后自己提出让位。
胡氏被迫上表辞位,说贵妃生子,吾安得久据后位,妨母以子贵之谊,请退位以早定国本。在外廷,则由名满天下、世称贤相的杨荣、杨士奇等大臣带头,促请立孙氏为后。
宣德三年三月,朱瞻基下旨,允准胡皇后辞位的请求,退居长安宫,特赐号为静慈仙师,同时,册立贵妃孙氏为皇后。这样,既达到废后的目的,宣宗又没有落下“失德”的罪名。而孙氏被立为皇后,势焰更炽,太子生母到底是谁,更无人敢窥探了。
宣德九年十二月末,宣宗染病,到次年正月初便御驾上宾了,从病到死,前后仅十多天,据传说他的死,也与贪恋女色有关。宣宗死后,太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改元正统。这时,英宗年仅八岁,自然不能主持政务。这时,张太后已成了太皇太后,孙氏晋为皇太后。按规矩,外事交杨士奇等大臣作主,内廷应由孙太后管理,但由于张太后历经三朝,威望甚高,所以仍由她主持内廷事务,这样,废后胡氏仍在张氏的庇护下平静度日。正统七年(1442年)皇太后张氏离世,孙氏成为内廷之主,而废后胡氏很快因病故去,倒也没受什么罪。
正统十四年英宗在宦官王振鼓动下,亲征蒙古也先部,结果在回师途中于土木堡大败被俘。孙太后命英宗之弟邮王监国,后来郕王被拥立为景帝,孙氏被尊为上圣皇太后。当时,英宗作为也先的俘虏囚于塞外,孙氏又曾数次搜罗宫中宝物送给也先,并曾寄棉衣等物给英宗。明英宗后来被也先放回,被景帝软禁在宫中南苑之内,孙氏又曾几次去探视。直到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孙氏年过六十去世,至此明英宗的生母从此更无人知晓。朱祁镇虽说不是孙氏所生,但母子感情颇深。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原创声明】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