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古玉沁色的形成(古玉沁色与年代分析)

导语:简述古玉的沁色.沁缩与质变

作者--陈希民

什么是沁色:行内对古玉沁色的概念是‘一个物件因为时间久远.而导致周围环境里其他物质.或玉器自身物质.在分子运动的前提下渗入并在内部扩散开.并形成的有别于器物本身颜色的色彩’就是所谓古玉的沁色。

从字面意思上也可以看得出,是另外一种物质侵入玉器或玉器本身的物质在内部扩散开;玉器内部自身的物质在埋藏的过程中,经年累月析到器身表面必经有限,绝大多卡数古玉的沁色是外来物质的侵入;这种外界物质侵入导致变色有很几种,颜色也会形成很多种,我们就拿比较常见的几种沁色为例简述。

古玉的‘红色沁’:红沁是生坑状态下就呈现红色的沁(后期盘玩变红的不算);古人对这种红色的沁色有一个比较传统的称呼‘血沁’,古人认为,古玉随尸体一并埋入地下,且为贴身随葬,尸身中的血液沁入玉器内部形成;其实这是不对的,血液虽是红色的,但是只局限于新鲜血液,血液凝固后二十四小时内就会成为黑色,所以血液不会沁入玉器。

古玉的红沁是用科学可以来解释的:红色沁一般都与铁器临近,且有红色铁锈附着在上面,这种红色的沁一般都是铁锈沁入导致,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叫‘铁沁’;几价的铁离子沁入玉器所形成的红色深浅不一。

古玉的‘绿色沁’:绿色的沁是‘铜沁’,也叫‘鹦哥绿’,一般呈淡绿色,绿色的铜沁基本都浮与玉器的表面,即使个别沁入玉的肌里也不会多深,因为铜离子不容易沁入玉里;玉器形成绿色的铜沁是出土时这些玉器都是与青铜器摆放在一起,青铜器生锈的同时铜离子会在周围土壤扩散渗透,渗透进玉器里面就会形成这种绿色的铜沁。

古玉的‘黑色沁’:对于黑色的‘沁色’古人称之为‘水银沁’,认为是古人用以防腐的水银沁入玉器形成,但是实际上经过科学测试水银是不能沁入玉器的;先秦时期多数贵族盛行以朱砂铺在内棺,虽说朱砂可以提炼水银,但是与水银是两码事,偶尔有个别先秦墓以水银陪葬,但是数量极少,即使有水银、也不能沁入;‘黑色沁’多数是碳.锰以及其他金属元素沁入导致;黑色并不一定全部都是沁入外界物质导致,也可能是自身物质流失造成。

古玉的‘寿衣沁’:多见于辽金-明清时期,辽金-明清时期,比较讲究的大户人家的人去世后要给穿上一套干净的寿衣后入殓,贴身随葬的玉器会被寿衣颜色沁入内部,寿衣的布料都是以矿物质染料染制,以紫色、蓝色为主;所以‘寿衣沁’也以这两色为常见,偶尔也见其他颜色色。

古玉的沁色,是由一种或者几种外界物质沁入玉器内部造成玉器颜色发生变化;那么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也会导致玉器颜色发生变化,那就是玉器内部微量元素的流失;前面说的外界不同颜色的物质侵入玉器造成玉器颜色发生变化容易理解,玉器内部元素流失导致玉器发生颜色就不是那么好理解了;

比方说‘木头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木头再干燥都是含有水分的,如果一块木头彻底失去水分,那么它会由黄色的木头变成黑色的木炭’;玉器也会存在这种现象,玉器内部的微量矿物质流失也会造成颜色或者质地发生变化,最直观的就是‘鸡骨白’玉器,严格意义上讲‘鸡骨白’是质变现象,已经不是玉了,只是保留了玉器原本的形状,它的分子式和内部结构已经发生质的变化;

‘鸡骨白’和‘玉’的区别就好像‘铜锈’和‘铜器’的区别,质地变了,硬度变了,比重也变了,和玉比起来内部结构改变了;这绝不是别的物质侵入造成的,而是和田玉内部的元素流失造成的,但是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呢?‘玉器’在变成‘鸡骨白’之前是先变成‘糖色’和‘黑色’,所谓的糖沁和一部分黑沁是否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一种沁入,而是一种流失造成的呢?这种现象在齐家文化玉器上最为普遍。

玉器的沁缩现象:‘沁缩’在行内的意思是指玉器“受沁”之后会发生收缩变小;‘沁入’是不会导致玉表‘缩小’的,这应该是一种玉器自身物质的‘流失’现象,流失才会导致收缩变小;很多人在看到玉器上面有凹陷的时候马上会联想到这是‘沁缩’,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凹陷都是沁缩导致的呢,有一种情况极易与沁缩混淆,那就是随形。

‘随形’是玉器在制作过程中,开料的时候就带有的缺陷,这种缺陷要么准备做玉器的玉料缺肉古人为了打磨平整而把这一小块位置打磨凹陷,要么是带有杂色瑕疵,为了去掉瑕疵而打磨凹陷(比如玉料带原皮);这种靠近原皮的位置虽然皮子被打磨掉了露出白肉,但是我们看上去感觉纯洁无暇的玉质往往已经产生了肉眼不易察觉的变化了,玉器总是从最薄弱的位置开始发生沁变,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误以为是沁缩。

那么沁缩与随形如何区分:沁缩是两边都发生了均匀的收缩凹陷,而随形往往是单方面发生在一边的凹陷;如何区分黑沁和玉质流失导致的变黑呢:1.玉质流失导致的黑色会发生收缩,而黑沁不会;2.黑沁的硬度还在,没有变软,玉质流失导致的变黑部位硬度已经明显疏松.变软。

高古玉的埋藏环境很复杂,玉器的沁色也不一定是单纯的沁入和流失这么简单,有一些玉器在地下环境里流失和沁入同时在发生,玉质流失导致质地变疏松,外界物质更容易沁入,很多情况下这两种情况在同时发生。

综合起来看,沁色是一种“沁入”,质变是一种“流失”,沁缩是在玉质流失之后发生的收缩现象;颜色变了不一定是外界物质沁入,也可能是内部物质流失造成的,沁入是物质在分子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物理渗透现象;质变则是玉器内部元素流失发生的一个化学质变,更多的情况是沁入和玉质流失同时进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配图与内容无关】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