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隋代的隆盛开皇盛世的表现与隋初致富原因有关(隋唐隆盛时代文化背景)

导语:隋代的隆盛:开皇盛世的表现,与隋初致富原因的分析

隋代的隆盛:开皇盛世的表现,与隋初致富原因的分析

开皇盛世的表现

隋国祚短促,自立国至于败亡,前后不过三十九年。在此期间,自文帝开皇时代,以至炀帝之大业初年,隋国运均在隆盛时期,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之发展,正如日中天。尤以史称所谓“开皇之治”,更为后世政治家所津津乐道。大抵在此期间,政治颇上轨道,人民生活安定,经济上之发展,远超魏晋南北朝任何一代。人民对国家的印象是:轻徭薄赋,府库充实。对于军力上之加强,不但稳定了西北以至东北方之形势,使胡儿不敢南下而牧马。在江南方面,梁、陈先后降服,呈现出大一统之气象。加以对西域,及东南海诸国之经营,东土文物随国威远播,一时列国皆来朝贡。然造成隋代隆盛富强之原因,殊非偶然所致,盖必有其各种因素之积聚与历史背景而成。

隋文帝

隋初致富原因的分析

第一,南北政令统一。隋初府库丰积原因,有一显而易见迹象者,与国家之统一关系至大。南北朝末期以来,分立于北方者有北齐,北周。南方较为强大者,首推陈国。换言之,此时全国分为三个中央政府,其军政、经济规模亦大致相同。及杨隋统一天下,中央政府组织并未扩大许多,地方政府员属则削减。而隋文则兼有原来解归其他两个中央政府之赋税,国家焉得不富?宾四师又以为中央政令之统一,与社会阶级之消融,亦为助长隋初致富原因。

隋文帝

第二,简化行政机构。若论我国之行政制度,自秦废封建行郡县,西汉以前,大抵未见甚大之变动。东汉末年,三分天下,地方行政之划分始有变动,继至混乱。时魏有司、豫、兖、青、凉、秦、冀、幽、并、雍、荆、扬十二州,统郡一百;蜀有益州,统郡二十二;吴有扬、荆、交、广四州,统郡四十七。魏郡多仍汉之旧,无大变化;蜀则新旧郡各半;吴旧郡十八,新置郡二十九。晋一天下,全国有司、冀、兖、豫、荆、徐、扬、青、幽、平、并、雍、凉、秦、梁、益、宁、交、广十九州,统郡百七十三,较之汉代,州增三分一倍,郡增三分二倍。永嘉以后,中原丧乱,晋室偏安江左。贵胄南渡者、谓之侨人,皆取旧地之名,侨立州郡,始其作用在于安置难民,后乃假为夸大,南北东西,相承同辙,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二三,百家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由是地愈狭而州益多,国家应付地方行政开支,已疲于奔命。北齐天保七年,虽曾下诏并省三州,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县之数,然殊不足以矫正南北朝以来地方行政之混乱与开支之巨大。

古代行政机构遗址

及隋文帝即位后,因杨尚希议州郡繁多,遂于开皇三年下诏尽罢诸郡,以州统县,一改三级制为二级制,北方地方行政经三百年之紊乱不合理,至此上轨道,使地方官吏,可减省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国家开支相对减少,此亦造成隋初隆盛之原因。

古代郡县制遗址

第三,裁减冗官冗吏。南北朝以来之地方政府组织,不仅机构繁多,组织庞大,抑且吏员猥多,行政效率甚低,国家支付冗官冗吏之开销数目庞大。隋统一天下以后,曾于开皇十五年,罢州县乡官,此后又继续简化郡县及其他不必要之吏员。此举之结果,不但使行政效率提高,同时替国家节省巨大开支,隋初府库之丰积,殆与此有甚大关系。汉代州刺史为监察官,非行政官,故吏员较少。魏晋时期,州刺史为统率郡国之行政官,非复监察之职务,其在政治地位上远超郡守之上,故其属吏组织之膨胀,殆为必然之趋势。此后,战乱频生,地方大吏尤其州刺史,多加将军或持节都督之号,开府置佐,有长史,司马及诸曹参军,比于将相,谓之军府。而原有承汉制以来设置之别驾,治中,诸曹从事诸职,是谓州吏。州吏之用,一仍汉制,由大吏自署,限用本州人,而军府则由中央除授,以外籍为原则,故长官虽仍一人,而佐吏则分为两个系统。

隋文帝泰陵

至于荆、雍、宁、广各州,因兼统蛮夷,刺史又兼带蛮夷校尉之职,并置蛮府,比于军府,则其佐吏复增至三个系统。南北朝末期,佐吏之体制大致相同,据统计,此时全国州郡约数三百,州府将吏约十二万以上,兵士一百万以上;有郡七百,郡吏约十万以上,兵士三十万以上;有县一千五六百,县吏约十五六万,兵士盖亦称是。此诸数字皆为根据现存史料作最保守之估计,则全国地方政府之将佐吏员合计在三十七八万以上,兵士必逾于一百五十万,再就通典食货七所记后周大象中,有户三百五十九万,口九百万九千六百四,参以陈亡时之户口数(户五十万,口二百万),则南北朝末期,托籍户数四百万有奇,口一千一百万有奇作计算,是十户需供一将吏四兵士,而对于中央政府之负担尚不在此限。则南北朝以来,人民之担负既重,政府之开支亦绌。隋统一天下以后,逐渐削减此等冗官冗吏之存在,不但人民可享轻徭薄赋之待遇,而政府则节省大量开支,国家焉得不富?

官印

第四,澄清吏治。隋文帝在澄清吏治方面,主要为铲除官员风气与裁抑不称职之官吏等,此与造成隋初府库丰积颇有密切关系。南北朝地方政府,不唯吏员猥多,且受贿风气颇盛,南朝地方官吏廉洁自守者,固不乏人,然受贿风气远较廉洁自守者为普遍,此举亦应溯源到魏晋以来,老庄思想影响下而产生之颓废人生观有莫大关系。加以其时政治社会不安定,而南朝君主亦往往不以地方大吏受贿为意,乃至于公开鼓励贪污,或参与其事者有之。而北朝吏治之贪污风气更有甚于南朝者,不仅贪污,且残暴成性,历魏晋以来,腐败成风。故一时之贪污风尚,亦为造成南北朝国库空虚,人民困穷重要原因之一。杨坚得国以后,励精图治,兼且天资刻薄,政局既已安,自不容贪污枉法之普遍存在,他对吏治之整肃,循此而下,不仅上裕国库,下舒民困,隋初之隆盛,此亦要因。

隋朝龙舟

第五,于南方推行均田制度。隋代之富饶,既非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亦与推行均田制于南方有关系,因均田制乃按人口授田。且隋以前之均田制仅行于北朝,南朝各代,仍继东晋以来推行之土地私有制度。隋统一全国后,土地面积骤增。隋鉴于当时之实况,灭陈以后,天下一统,均田遂扩及江南而普行于全国。且就人口而论,北朝人口本多于南方,史载北齐人口两千万余,北固有九百余万,而江南之陈共仅二百万而已。人口少,均田自易推行成功,此举既可增加赋税,又可稳定经济发展。且南朝士族,亦渐由衰弱至于消灭。无豪强地主之反抗,均田制度自易推行于江南,无形中对隋初经济发展收益甚大。

本文内容由小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