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院旁边的饭店(大悲院的由来)
导语:大悲院的菜园子及首座山门
大凡佛教寺庙的正门都须做成并列三道门的形式,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也有称智慧门、慈悲门、方便门),故称“三门”。又因寺庙大多建在深山老林之中,故约定俗成,又被人们俗称为“山门”。虽说是三道门,但门的大小有别,一般来说,中间的门通往天王殿,要高大宽阔,两侧的门是便门,自然要小一些。有些寺庙将两侧的便门做成两扇窗,虽不能走人,但于佛教建制并未冲突,故也称山门,这次大规模改建前的大悲院山门就是一门两窗的制式。
那一门两窗的山门也是1954年修建的,解放后的第三年,我第一次去大悲院的时候,那里根本就没有山门,天王殿的门前到路边,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园子。那天是爸爸领着我去天津市师范附小报考小学,师范附小就在大悲院的对面。报名后的空暇时间,我们一群孩子一起到大悲院门口去玩。当时的大悲院没有围墙,周边都是用铁丝网围着。铁丝网内的菜畦,长着茂盛的蔬菜。管理菜园子的既有和尚,又有尼姑。后来我们才知道,尼姑是大悲院旁边直指庵的出家人。他们挑着水,一畦一畦的浇。可能从来也没有这么多的孩子来玩,几位挑水的出家人停下浇水看着我们,叮嘱我们不要把菜踩了,让我们到镇海楼前的一块地去玩,那块地没浇水,长的是胡萝卜,拔出来已经有手指一般粗了。我们用带来的手帕拧一下胡萝卜上的泥就放到嘴里嚼起来。家长们纷纷过来制止我们吃胡萝卜,说吃了会肚子疼。我们几个男孩子趁机钻进了镇海楼。镇海楼一楼被人掏出四个门,上楼的楼梯被一团铁丝网堵着。原先是消防队的瞭望哨,后来消防队搬走了,这座楼就荒废了。一楼地面上面遍地是碎砖头和大便,臭的待不住人,我们就从门里跑到院里,大雄宝殿开着门,里面有几个和尚在念经,我们害怕佛像不敢进去,一直跑到西跨院,据说那才是大悲院最早的院子。我们从门缝向里一看,哈,发现了一个比我们人还还高的大木鱼儿,放在屋子的中央。木鱼儿都见过,我大娘的佛堂里就有。可比小孩还高的大木鱼儿还没见过。我们几个孩子扒着门缝正瞧,一位进院挑水的尼姑看见了我们,把我们从西跨院的小门领了出去。过了两年,大悲院开始整修,镇海楼被拆除,院里的住户和派出所被清理,盖起了围墙,东院建起了西窑洼小学,都是红砖的教室。院门前的菜园子被平掉了,盖起了那一门两窗的山门,那就是大悲院的第一座山门。
本文内容由小舻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