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华夏中华区别(中华华夏是怎么来的)

导语:“华夏”和“中华”的来源,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

原标题《“华夏”和“中华”的来源及其含义》

“华夏”原来的意思类似于“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这里的“华”是一个形容词,大意为“光荣、文明进步”,代表先民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后来用“华”简称“华夏”,再受早已存在的“中国”一词的类推影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了“中华”的用法。弄清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概念,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的来龙去脉,也有益于提高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

我遍查了各种权威性工具书,发现它们对“华夏”和“中华”如此重要的历史文化概念的解释都是一笔糊涂账。然而这两个概念不同于一般的词语,搞清楚它们的来源和含义不仅有助于提高民族认同感,而且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才能明白自己能到哪里去。

《辞源》对“中华”的解释为:我国古代华夏族兴起于黄河流域一带,居四方之中,文化发达,历史悠久,因称其地带为中华,亦称中原、中国。这就搞混了三个概念之间的时间关系,其实“中国”一词比“中华”早出现1000多年,而且这三个词在表达上也有明确分工:“中国”是政权概念,指统治的疆域;“中华”是民族概念,指的是族群;“中原”则是个地理概念,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他工具书的解释大同小异,它们给读者徒增混乱。下面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历史渊源。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服从),恭天成命。”蠻,指南方民族;貊,指北方民族。有人把“华”和“夏”也看做两个位居中原的民族,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其实这里的“华”是一个形容词作定语,用来修饰“夏”的。要明白这一点,请看下面分析。

如同“汉人”来自汉朝一样,上古汉语的“夏”则是用中国第一个朝代来称呼相关的族群。夏朝约建于公元前2200年,标志着中华文明史的开端。最早的三个朝代夏、商、周之间具有文化上的传承关系,这一点孔子说得很明白:“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论语·为政》)孔子很向往这三个朝代:“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论语·卫灵公》)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论语》多次说到“夏”,而从来没有提到“华”,可见“华”并不是与“夏”平行的另外一个中原族群的名称。同时,历史上不存在一个叫“华”的朝代。

“华”的繁体字是“華”,上面有个草字头,就是“花”的最早写法。《诗经》中只有“華”字而没有“花”字,它共有三种意思:①花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桃夭》)②开花,抽穗:“昔我往矣,黍稷方华。”(《诗经·出车》)③光华:“尚之以琼华乎尔。”(《诗经·著》)

“华”由植物的“花朵”义发展成一个褒义的形容词,表示光华、繁荣、文明进步之意,“华夏”的“华”就是取这种意义。“华”还可以用作动词,表是“增加荣光、荣誉”的意思,例如:“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国语·鲁语上》)“华国”就是“为国增光”。

到了周朝,“夏”就不再专指朝代,而常引申指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族群或国家。孔子以“诸夏”来称呼周朝的诸侯国,例如:“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論語·八佾》)“诸”是“多个”的意思,“华”是“文明进步”的意思,“华夏”代表着先人的文化优越感,所以它常与周边少数民族对比时使用,比如孟子这样说道:“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孟子·滕文公下》)显然,孟子认为用文明的“夏”文化引导落后的蛮夷,而不是相反。

“华夏”成为一个词后,就出现了用“华”一个字来代替整个概念的用法。例如:“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華同,贽币不通,语言不达。”(《左传·襄公十四年》)“华”的这种单独使用为“中华”一词的出现创造了可能性。

“中华”这个词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才出现,例如:“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沉翳哉!”(《三国志·诸葛亮传》)又如:“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魏书·宕昌传》)那么“中华”是怎么出现的呢?最合理的推测是,这是来自与“中国”的类推影响。 “中国”已经在《诗经》上出现了,原指周王朝的都城,至迟到公元前三世纪就指黄河和长江流域各诸侯国(详见附文)。既然“华”单用时与“中国”的概念基本一致,随着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发展,也就很自然地出现了“中华”这个双音节词。

因为“国”与“华”的来源不一样,也导致了这两个词的今天用法也有明确分工。“国”原来指都城,强调的是疆域,今天则主要用于国家政体特别是疆土的概念,如“中国领土”。“华”原来指属性,表示光华、文明进步,今天则主要用于指示种族,所以可以说“华人”、“华语”、“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等,而这些地方的“华”都不能换为“国”。

顺便交代一个语文知识。当“华(華)”指示“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后,它原来表达与植物花朵有关的意义就逐渐写成“花”了。汉语史上常见这种现象,由于概念分化而导致字形分化。

最后,来简单总结一下。“夏”是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后用它称呼族群或诸侯国,这与“汉人”用法的道理一样。“华”原来是花朵之意,后引申出光华、文明进步的意思。“华夏”指示黄河和长江流域的诸侯国,是相对于周边少数民族而言的,它蕴含着古人的民族优越感。后来“华夏”又简称为“华”,进而因受早已出现的“中国”一词类推的影响,在魏晋时期出现了“中华”的用法,尔后它作为我们民族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本文内容由小莉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