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兰渚山读音(兰渚山村)

导语:兰渚山上,那一缕幽幽墨香

郑光福(成都)

文人不知道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恐怕极少,特别是书画界人士。当年王羲之起草的狂草书法,天下第一,如今已难觅其真迹。我对王羲之书法艺术有一种痴迷的喜爱。前不久,我和一些文友去了一趟著名的兰亭,与这位在今天看来有些神秘的书法大师“亲密接触”。

兰亭,在浙江绍兴市西南的兰渚山下,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撰书《兰亭集序》的地方。这里分明是平坝,少有大山,也没有有想像中的高山瀑布清泉流水。到了目的地,“兰亭”二字映入眼帘,大门口右边塑众生像、或弹琴,或饮酒、或握毛笔,千姿百态。又见清代六角建筑“兰亭”,那亭高有二十米左右;康熙的御题碑文立正中,碑高约十米左右,堪称巨大御碑。

亭外约30米处还有王羲之书“鹅池”二字,像大人高般石碑立在“九曲流觞”处;水境似从林间流出,见底的碎石河床之水果真或流或断,显然是今人维修一新,当年现状的再现,吸引众游人围观。这就是当年王羲之宴请会友人之地的地方吗?是的,它应是东汉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会稽内史王羲之邀请文友谢安、孙绰、孙统等41位和家族子弟相聚山阴的兰草亭之处;而“九曲水流觞”还在人世间吗!我上哪里去寻觅?

秋风骤起,江南杨柳依依摇曳。遥想当年王羲之作东得诗文37篇,文友们玩高兴了众议出本集子纪念,东道主王羲之乘酒意十分兴致为书作序了。我仿佛看到了那日王羲之乘着酒兴,一气呵成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众人大声叫好,喜滋滋围观品评。

仅仅从文学角度看,王羲之叙了当天相聚之事,文笔清新自然,记事清楚明了,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文友情深;从书法角度看,他书写的汉字特征明显,间架结构紧而不拘、繁而不赘、宽而不松;勾连之间剑气凝神;横平直竖刚劲有力、蚕头燕尾生动无比。民间传说,那日他酒后兴致而书写的字体太美太流畅太自然,只要有重复的字,他都特意处理,变化不一,优美如画!据说王羲之当天回家酒醒后意犹未尽,又伏

案挥毫再写,“更书数十百本,终不及之”。如此“折腾”,不火才怪。兰亭欢聚,本是一次距今一千六七百年前的文友聚会,相互饮酒写诗的命题作文,王羲之用那324个方块汉字的草书组合,留下如此美名,至今饱受赞美。是的,他的毛笔书法,上至皇帝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十分喜爱。传说唐太宗更是对《兰亭序》评价甚高,在当朝还闹出“萧翼赚兰亭”的著名传闻。而唐太宗快死之前实在舍不得《兰亭集序》真迹,还安排它在枕边陪睡。清代的康熙、乾隆对《兰亭集序》的喜欢有过之而不及,令人四处捜寻真迹,无果,便自己动手描摹。难怪今人看到的《兰亭集序》永远都不是真正的王羲之笔迹。

王羲之当年那轻舒胸臆、一挥而就的墨香,穿过千年时空,似乎还在江南秋高气爽的空气里幽幽颤抖,带着极尽浪漫的诗意。今天看来,本就一次晋代文友聚会饮酒写诗的集结之序,一不小心被推为上品,成为人见人爱之物。我想,相比今天这样那样带着某种铜臭味的聚会腾闹,真是判若云泥呀。

本文内容由小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