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唐代五陵是什么地方(晚唐五代诗)

导语:从晚唐诗歌看唐朝末年:从“五陵年少”到“稼穑艰难”的历史悲哀

唐王朝的没落已经说是历代学者研究中的重中之重,晚唐末年由于唐朝廷的腐败、国力日衰,加上外族不断入侵和频繁征战,百姓承担着巨大的赋税和兵役,人们生活困苦不堪。晚唐诗人作为时代衰败的见证者,通过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真实的记录了整个晚唐的历史。

晚唐五代词

在整个唐中后期,土地兼并日趋激烈,封建地主手中聚集大量土地,而剩下的土地屈指可数,百姓授田不足情况普遍。僖宗初年,老百姓生活贫困吃草根树皮,官吏却苛捐杂税,骄奢腐败。执掌大权的官吏无限制向人民搜刮,当时的官吏多飞扬跋扈,“骠骑大将军,判元帅行军司马程元振专权自恣,人畏之甚于李辅国。……王甫自称京兆尹,聚众两千人,署置官属,暴横长安中”唐朝廷的压榨,更加剧了矛盾,普通百姓愈发陷入贫困的生活境地,成为破产的农户,成为田庄主的庄客或雇农,忍受其残酷剥削。社会的动乱不堪,往往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土壤,反映晚唐社会阶级矛盾的优秀作品便开始产生。

唐代桌游

《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曹邺这首诗很好地运用了讽喻,以老鼠比喻贪官污吏,非常形象地描写了统治者的贪婪和对百姓的压榨,与此相对应的却是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满足,这样的统治秩序难以为继。又如《田翁叹》就直接描绘了百姓在唐朝廷的剥削压榨下,渐渐走向贫困的状况:

手植千树桑,文杏作中梁。

频年徭役重,尽属富家郎。

富家田业广,用此买金章。

昨日门前过,轩车满垂杨。

归来说向家,儿孙竟咨嗟。

不见千树桑,一浦芙蓉花。

唐游骑图

老翁辛苦种植的桑树,文杏做梁的房子,这些自己辛苦换来的成果,转眼之间都是富人的了。这是作者对土地兼并制度的不满,更是对封建剥削残酷的揭露,百姓因为这样的制度走向破败,生活困苦。另有于濆的《山村叟》《古宴曲》等诗篇都描述了富贵人家的奢侈生活都建立在劳动人民的血汗之上的事实。

赋税徭役的繁重

晚唐不合理的土地兼并制度为统治者剥削百姓提供了途径,而他们剥削百姓的渠道便是通过苛捐杂税,向百姓索取。当时的情况是:“京兆尹第五琦什一税法,民若其重,多流亡。”兵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李师道闻官军侵逼,发民治郓州城堑,修守备,役及妇人,民益惧且怨。”而贫苦百姓为了躲避繁重的赋役进行了间接反抗:“从八九世纪之交以来,由于政府剥削的日益苛重,为求免税免役而投身于和尚、道士的行列居多。各阶层人民,也在日渐加多。”赋役繁重的篇章之中,同时代的诗人,当属司马扎的《锄草怨》:

种田望雨多,雨多长蓬蒿。

亦念官赋急,宁知荷锄劳。

亭午霁日明,邻翁醉陶陶。

乡吏不到门,禾黍苗自高。

独有辛苦者,屡为州县徭。

罢锄田又废,恋乡不忍逃。

山门吏相促,邻家满仓谷。

邻翁不可告,尽日向田哭。

唐仕女图

此诗以独白的口吻,通过农民艰苦劳作却因服徭役造成田园荒芜的事实,和对他恋乡不忍逃的矛盾心理的描述,揭露了唐末繁重的赋税徭役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反映了当时百姓的贫苦生活和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的现实。同样的,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苍。”的诗篇中官民之间的关系也一目了然。不管是哪位诗人,都对百姓有深切的同情,更有对统治者的大加贬斥。

社会矛盾的加剧

现代表演中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后,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富者骄奢淫逸的状态如聂夷中《公子家》中:“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所描述,生活无忧,从不知道百姓疾苦。与此相对应,贫苦人的生活在聂夷中的《伤田家》中却是这样的:“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两者截然相反的生活状态,将贫富对立的状态鲜明的展现的出来。百姓的穷苦在晚唐诗篇中表现的为数很多,罗隐的《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来鹄《蚕妇》:“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安史之乱画像

一句句都刻画了辛苦劳作却生活贫困的百姓,而皮日休的《橡媪叹》则更是将为官者的压榨剥削与百姓的贫苦不堪放在一起,让我们更好地看到社会矛盾的对立: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安史之乱使得北方地区的经济遭到了破坏,而南方地区的经济随着西晋永嘉南渡的终结和东晋建立以来的不断开发,经济有所发展。诗中提到,收成本不错,但是贫穷的百姓却依旧没什么收获,因为百姓的辛苦劳作全都被唐朝廷剥削去了。正是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兼并制度,造成了社会矛盾加剧的现象,百姓成了受害者,生活困苦不堪,统治者成了受益人,压榨着百姓,与此同时走向下坡路。

晚唐战乱画像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晚唐社会宦官当权,朋党交争,每况愈下。于是黄巢起义爆发。这时,王朝疆域一再缩小,朝廷无力回天。懿宗昏暴,又重亲戚轻国法。在这样内忧外患的统治环境下,唐王朝是不能延续其繁华的。

唐王朝的腐败

唐后期的朝政已是浑浊,随着宦官集团的强大,宦官干政局面出现,随着对军权的掌握,地位巩固。唐代的朝廷官僚在这样的政局下,与宦官进行着权利斗争,斗争的结果却是朝政腐朽的加剧。朝政状况:“自上有疾,守澄专治国事,势倾中外。注日夜出入其家,与之谋议,语必通夕,关通赂遗,人莫能窥其迹。识则有微贱巧宦之士,或因以求进,数年之后,达官车马满其门矣。”

晚唐战乱

唐朝廷的骄奢淫逸在贯休的《少年行》诗篇中有所体现:“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这首诗以贵族子弟作为唐朝廷腐败的代表,直面讽刺了唐朝廷无所事事,愚昧无知。诗的前两句主要描写他们的生活极尽奢侈,穿着光鲜,行为飘忽,他们过着相当腐朽的奢侈生活,却盛气凌人。诗的后两句则由外而内,从体力到智力两个方向显现了唐朝廷的好吃懒做与荒诞无知。

科场的黑暗

“勇怯,势也。”晚唐朝堂之上,朝政黑暗,科场腐败,卖官鬻爵司空见惯。朝政上的腐败,导致了国力衰微,内部叛乱,外部侵扰,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重武轻文的现象。这种倾向最直接的导致了文人寒士的入仕道路充满了坎坷,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场的黑暗让他们无处安身,心态由积极转向消极。政策上的偏向,让文人寒士不得不比常人更加努力,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们的努力换来的却是无果。

唐代科举

晚唐诗人许浑二十余岁便进入科场,却屡试不中,直到四十五岁才中进士。即使中了进士,还有层层选拔,前途渺茫,他感叹道:“一尉沧州已白头”。郑谷则考了十六年中进士,刘得仁考了近二十年,韩偓和吴融均考了二十四年,以苦吟著称的卢延考了二十五年。罗隐的《黄河》写出了内心的大声哭喊: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科举文献

诗中可见,诗人的际遇是无奈的,与他一样,大多文人寒士皆有因为科场失意而留下的诗篇,对自己入仕的艰难满是无奈,可官场的黑暗又迫使他们接受残酷的现实。

揭竿而起的义军

在社会矛盾尖锐的背景之下,人民饱受剥削,最终被迫奋起反抗,但农民起义却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各种原因,走向了失败,义军战败后,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晚唐社会一片衰败。

黄巢

黄巢是晚唐社会重压下奋起反抗的人,在他的《菊花》一诗中,可以看到他想要主宰命运,推翻腐朽统治的决心: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全诗都在展现着黄巢作为起义者,想要推翻旧有势力的起义信心,并坚信着自己作为新生力量一定能扭转乾坤。但是起义终究是失败了,唐末王仙芝、黄巢起义失败后,军阀连年混战,兵戈不息,人民依旧是社会动乱的受害者,杜荀鹤的《乱后逢村叟》便是义军起义失败后的社会状况:

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

黄巢起义

起义失败,晚唐社会并没有什么好转,经济破败,统治黑暗,压榨的人民依旧一无所有,而且战争和赋役,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衰退。藩镇割据成为唐王朝的离心力量,终日威胁着国家的统一,与此同时,奋起反抗的起义军使统治者雪上加霜,动乱及破败不堪的社会现状,让唐王朝整体走向了衰落,唐王朝已像垂死的老人一样,奄奄一息。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全唐诗鉴赏辞典》

《隋唐五代史讲义》

《唐代藩镇研究》

本文内容由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