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浅谈古代理想社会的发展(浅谈古代理想社会的意义)

导语:浅谈中国古代理想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旧制度、旧统秩序遭到破坏,新制度和统治秩序在确立,各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来实现扩张和统一,政治经济的变化导致了思想文化的不断碰撞,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导致思想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是曰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治国策略也不乏对于理想社会的构想,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倡导“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政治上则主张“无为而治”。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论语》中礼和仁的多次出现也说明了这一点,《卫灵公》中出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则体现礼和仁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这些想法体现的是在混乱不堪的社会下的一抔理想的净土。

但是,理想社会一方面在当时只能算上是虚妄而美好的构想。老子心中的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体现了消极避世的态度,并且他渴望回到原始社会的理想也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毕竟社会上的人是社会人,而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孤岛,他将社会和人割裂开来,也是十分不现实的。另一方面,不论是老子也好,孔子也好,还是其他圣人,他们都带有自身阶级的局限性,很难将整个社会上的人纳入一个整体来考虑。法家思想代表者之一的商鞅认为“壹教则下听上”他强调:“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字分》)这些思想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这也体现一定的社会思想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思考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的思想,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很难站在历史的全局中通盘考虑的原因。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国统一了东方六国,封建割据的局面至此结束,封建专制制度也就此建立起来。但是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却并未结束。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认为皇帝的权力来自于上天的警示,因此有权教化民众,指导农桑,将权力集中于中央直至皇帝而言似乎也是名正言顺的,这一思想也为历代统治者所利用,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北宋时期,社会繁荣稳定,还出现了很多勾栏瓦肆等娱乐场所,人们日常活动也相对自由,这在我们眼里似乎是一个理想社会了,并且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也描述了北宋都城汴京车水马龙、繁华热闹的景象,让人心向往之。可是,不管是北宋还是西汉,这些景象或许只是统治者想要看到的,统治者忽略了在这些景象背后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沉重的赋税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也是一个负担,生活对他们来说依旧很艰难。因此这只能算是上层的理想社会,那么在民众心中,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在他们还没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的时候,他们自然希望能吃饱穿暖,穿华冠美服,居有定所。在这些基本条件满足后,也想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也就是说人们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在当今的生活中,我们自然也想追求更美好的社会,但是让我们困惑的是像桃花源那样美好的社会是真的存在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呢?这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

本文内容由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