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宾结构的文言文(动宾关系非谓语)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关于文言文中动宾非支式解析(含为动用法)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动宾结构的文言文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提出这个话题,绝非偶然。如题所示的特殊用法,在文言文中大量存在,如果不能对其有清醒的认识,就不可能准确把握句子含义。
万事开头难,让我们从简单的成语开始。
损人利己,关键是看句中的这个“利”字怎么理解。“利”直接翻译成“利益”是讲不通的,他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名词出现的。认真想一下我们就明白,“利己”的“利”已经成为动词“获得利益”,但是它无法直接支配宾语“己(自己)”,这个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是,动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宾语采取了这个动作。换言之“利”要理解为“为……获得利益”才对。
也就是这种动宾搭配并不是如同“读书,饮水,开门”这类结构,动词可以直接支配宾语。而是绕了一个弯子,因为某种原因,为了某个目的,或者强调面对、朝向等,才对宾语发出了这个动作。这就是非支式动宾结构。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句子: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句中“泣”如何理解?“泣之”,就是“对着它们(三百盆病梅)哭泣”,“泣”就是“对……哭泣”。
其实,古汉语的动宾结构中的非支式概念是高小方老师在《古代汉语》中提出的。其实以前,我们将这种结构常称之为“为动用法”,而这又是马汉麟先生在《古代汉语语法提要》中提出来的,马先生发现了这一特殊现象,并给予了理论总结,但是我们认为高先生的说法更准确,更符合古汉语的实际情况,因为“为动用法”这一说法过于狭窄,并不能概括全部。
下面我们看几个具体例子:
①文嬴请三帅。(《崤之战》)
②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③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信陵君窃符救赵》)
答案:①请:为……请求。②死……为请求。③下:对……谦恭卑下。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关于文言文中动宾非支式解析(含为动用法)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