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小时等于60分钟(为什么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为什么1小时是六十分钟而不是100分钟?”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为什么1小时等于60分钟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我记得以前陪妈妈去买菜的时候,常常能听到妈妈跟小贩在街市里面称重量,这个是多少斤,那个是多少两。
小时候也会总会叫妈妈量一下我的身高,看一下自己比上一个月高了多少。
门框上尺子划得印记,也见证了我从50厘米长到90厘米,再到168厘米。我们量高度的时候,用的通常都是厘米作为单位。
上了小学之后,我开始接触到另一种测量的方法。
重量方面,我学到了一公斤(1kg)等于一千克(1000g)。
长度方面,我学到了一厘米(1cm)等于十毫米(10mm),一米(1m)等于一百厘米(100cm),一公里(1km)等于一千米(1000m)。
那时候老师才告诉我们,这一种制度叫做十进制。
采用十进制的好处便是把整个制度简单化,方便量度和理解。
这样的话并不需要紧记一尺等于多少寸,一斤等于有多少两,一磅有多少安士等等。
那么,我就有这样一个问题想问大家:
“既然十进制这么好用的话,为什么1小时不是100分钟?1分钟不是100秒? ”
当老师把这个十进制告诉给你的孩子的时候,你的孩子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那你第一次接触到十进制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你是想去一探究竟,还是只是默默记住了十进制的概念,考试的时候一字不漏的默写出来?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只要考试会背就行。
说到十进制的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对我来说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堂课。
那是我去旁听的一堂数学课,课程讲的也非常简单——勾股定理。
不只是对于我来说简单,对于上课的同学们来说其实也是他们学过的知识。
所以,当老师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说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勾股定理,下面就有同学举手说:“这个我们已经学过啦,老师。”其他同学呢,也都点头表示同意。
这时候,老师就顺势出了几道勾股定理的题目给他们,他们也都非常优秀的做对了。
本来应该很满意同学们的作答的老师却出乎意料的问了同学们:“如果你认为你已经完全了解勾股定理的话,请举起手来。 ”
全班31个人都举起了手。
然后老师接着问了他们两个问题,迎接的却是全班鸦雀无声……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勾股定理当中用的是a²,b²和c² ?为什么不是a³,b³和c³? ”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是a²+b²=c²?为什么不可以是减数,乘数或者除数?为什么一定要相加? ”
问完这两个问题之后,课堂里面学生们也没有人举起手回答,整个课堂仿佛静止了。
别说是是同学们,我也愣了一下,这位老师我已经忘记他叫什么了,但是接下来他说的这段话,我一直都深深地记在脑海中:
“你们所有题目也做对了,的确是不错。按道理来说,我应该是很开心的。
但你们犯了一个学生们普遍会犯的错误,就是读死书。
你们能够正确地运用勾股定理去做题目,拿高分,但你们根本并不透彻了解勾股定理。
从分数上来说,你们是成功了。从理解上来说,你们是失败了。
平心而论,这可能并不是你们的错,而是可能你们以前的老师对这种状态已经满足了。
但对我来说,我并不希望我的学生读死书。
你们毕业以后出来社会工作,你觉得工作上能够用到勾股定理的机会有多大?
你认为会有客户走过来给你一条勾股定理的问题,然后要你去解题吗?
数学中的勾股定理只是一个工具,重要的并不是工具本身,而是透过工具学习到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这一种能力才能够让你在毕业之后运用在不同的行业当中,不同的岗位当中。
这样的话,我教你们数学才有意义。”
听到这段话,我确实有很大的触动。
一直以来,我们要求学生们去学习,学习的是什么呢?是书本中的知识,是试卷中的习题。那么,我们让他们去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是考试考高分,是考进一所好学校。
但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只知道了结果,但并不知道原因。同时,我们也都忽略了,学生的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学生时代学习的知识,在往后的六十年中,能用到的不超过百分之五。
而各种能力就不一样了,是要跟随你一辈子的。
所以,教育必须面向未来,不能只顾现在。
如果今后再来教勾股定理的话,甚至都不要把这条公式告诉学生。
而是给他们很多直角三角形,叫他们用间尺自己去探索一下,看一下能否找出a²+b²=c²这种关系。
你可能会质疑,这样可能需要一课甚至两课时间,其他学生可能已经用这些时间练习了100道题目 。
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学生会因此落后,拿不到高分。
事实上,如果他们是真正透彻了解数学理论的话,自然就会懂得做题目,高分自然就回来。
目的地其实是一样的,只是选择了一条虽然长,但是更有发掘力的路去走。
回到之前的那道题,既然十进制那么好,为什么1小时不是100分钟?1分钟不是100秒?
其实背后的理论就是小学程度的因子(Factor)。
因子就是一个合数分解成的那些质数。比如说15的因子就是1, 3 ,5, 15。
如果要令时间更加实用和好用的话,它们必须很容易地分成很多小段。
例如,5分钟,15分钟,20分钟等等,因此必须用到因子这个理论。
60其实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数字,因为它有非常多的因子,甚至很多比60大的数字因子都没有60的多。
60的因子有1,2,3,4,5,6,10,12, 15,20,30,60。
这样的话,时间便可以很方便地分成很多小,实用性便会大大提高。
这就是当初巴比伦人为什么采用六十进制的原因。
如果每一位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满足于老师的解释,而是主动地去寻根究底,每一名孩子都可以迈向成功之路。
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要教学生如何去思考。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为什么1小时是六十分钟而不是100分钟?”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