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摄影是如何走向艺术殿堂的呢(摄影的进阶之路)

导语:摄影是如何走向艺术殿堂的

尼埃普斯作品:窗外的风景

1826年,法国摄影先驱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将沥青涂在锡板上,在暗箱中曝光至少8个小时,获得了历史上公认的最早的一张照片,该照片名叫《窗外的风景》。

而有趣的是,这张照片的问世,却比同是法国人达尔盖于183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相机整整早了13年,这却有点像一个比较有趣的辩题: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不过,在摄影历史上,却是毫无争议的先有照片,再有相机。

现今返过来观看这张照片,模糊的灰暗的影像,与现在的照片相比,是没有任何可以值得让人欣赏的地方。

然而当时谁也没有预料到,摄影技术的发明,日后它会走进艺术的殿堂呢?

摄影最初是模仿绘画而发展,变成当时风靡世界的画意摄影

当达尔盖发明了银版照相法,这也让相机开始真正开始成型,摄影也慢慢被人们所熟悉,但是,当时西方许多画家对这些照片却不怎么看好,认为粗陋而低级,无法与绘画相提并论。

所以,最初的摄影师们,为了让摄影能登上艺术的殿堂,想尽办法让照片更接近绘画,而其中许多画家同时也是摄影师,他们所拍摄的照片,大多是用来作为绘画的素材。

但是,其中一个人,却改变了摄影这一尴尬的现状,他就是英国摄影家奥斯托.古斯塔夫.雷兰德,这个人早年也是从事绘画的,在1853转行摄影。

有了绘画的经历,在摄影方面他就更如鱼得水了,是他让摄影一步登天,踏足于艺术的殿堂。

两种人生

《两种人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于1857年在“曼彻斯特艺术珍品展览”上展出,据说,这张照片花了一周的拍摄时间,聘请了16个专业模特,用30张底片拼房叠印而成。照片模仿拉斐尔《雅典学院》的绘画风格,以道德寓意为题材,构图颇具诗意。照片左边是勤勉,右边则是娱乐。根据北欧的一个古老传说,老父亲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其中一个走向勤奋的道路,而另一个则陷入贪欲的深渊。

这张照片展出以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当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花了重金购买,将其收藏在英国皇家博物馆里。这幅作品也成就了雷兰德“艺术摄影之父”的称号。

而此后,相继有许多人都在模仿他的拍摄方法,其中另外一个比较著名的是亨利.佩奇.鲁滨逊,与雷兰德是同时代的人,他是摄影理论家,画意摄影的创导者之一,在雷兰德成功之后,他与1858年创作的《弥留》同样也获得了维多利亚女王的青睐。

弥留

照片讲述的是一家人面对一个即将离世的少女的情景,画面笼罩着一层悲伤的气氛。这片也是采用摆拍和暗房叠印的方法制作完成的。

画意摄影让照相这么技术变成了艺术,但在后来的发展中许多摄影师却开始放弃了这种风格,让摄影与绘画剥离,让摄影艺术得到了更多样性的发展。

F64小组,让摄影回归本质

正当画意摄影风靡全球的时候,美国加州的年轻摄影师们,他们拒绝了画意摄影柔焦的画面形式和空洞的题材。而追求最小的光圈,从而获得画面最大的清晰范围,f64就是当时镜头的最小光圈值。

虽然F64成立的时间不长,从1932年到1935年,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对摄影的影响却非常大,其中最著名的成员就是亚当斯和韦斯顿。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的极致和张力以及纹理、质感,是绘画所不能达到的。

亚当斯作品

无疑,F64小组让摄影从绘画中剥离了出来,走出了一条摄影自身的道路,从此摄影不再依附于绘画,为摄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理念只是依靠摄影技术自身的特点,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而真正伟大的理念是“决定性瞬间”。

“决定性瞬间”是摄影艺术的指导性思想

布列松

“决定性瞬间”是摄影美学的指导思想,布列松的1952年出版的影集中所提到的摄影理念,他的理念对摄影的发展影响至深。

所谓的“决定性瞬间”,布列松在对他的助手英格.拉莫斯说过的一段话,是最直白的解释:先关注照片的构图和秩序,再让“戏剧性”来处理余下的一切。

布列松作品

基于这样的理念,布列松的作品真正做到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

结束语:摄影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艺术殿堂,从整个摄影的发展过程来看,最初是模仿,到后来的剥离和反叛,以及布列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而也正是布列松的理念,让现在的摄影形式虽然林林总总,形式多样,但还是离不开他的指导思想,不管是风光,纪实,人文等等,掌握好“瞬间”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唯有“瞬间”才是不可复制的,这也就让摄影作品成为艺术的重要因素。

本文内容由小璎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