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为什么是朱允炆不是朱棣继承人选朱元璋呢(朱允炆为什么被朱棣篡位)

导语:为什么是朱允炆?不是朱棣?继承人选朱元璋是如何考虑的

靖难之役,朱允炆输得一败涂地,成为笑柄,很多人都有疑问,朱允炆如此草包,为什么朱元璋还要把皇位传给他?英明神武的朱棣不香吗?是不是朱元璋年纪大了脑子糊涂了?

朱棣还是朱允炆

01 儿子还是孙子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朱标病逝,九月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期间朱元璋思考了五个月,立儿子还是立孙子,这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朝局稳定,甚至会影响大明基业。

从宗法的角度来看,立儿子和立孙子都有其合理性,在朱元璋之前也有一些皇帝碰到这种难题,然而他们做出的选择并不相同。

历史上第一个皇太孙是司马臧。晋惠帝司马衷在位期间,皇后贾南风弄权,害死了太子司马遹,贾南风倒台后,司马衷恢复了司马遹的太子身份,立司马遹的儿子司马臧为皇太孙,不过由于司马衷只有一个儿子司马遹,所以立司马臧为皇太孙是必然之举。

南朝齐武帝时期,太子萧长懋去世,摆在齐武帝面前的太子人选有萧长懋的长子、自己的嫡长孙萧昭业和自己的嫡次子萧子良,朝臣议论不止,最后齐武帝立萧昭业为皇太孙。

南朝梁武帝时期,长子萧统被立为太子,即著名的昭明太子,然而梁武帝超长待机,太子先他而去,他面临和齐武帝一样的选择,是立已故太子的长子萧统还是立自己的三子萧纲,最终梁武帝选择立儿子萧纲为太子。

朱标的意外去世对明初的政局影响极大

02 朱元璋为什么不立儿子

通过上段分析来看,朱元璋可以立儿子,也可以立孙子,而且以朱元璋的强势,他立谁为太子朝臣都不敢有反对意见,那么为什么最终立了朱允炆呢?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最年长的儿子是秦王朱樉,朱樉是嫡次子,凭身份完全可以和朱允炆相争,但是朱樉太不着调了,在关中作恶多端,比如把孕妇抢进王府,出征西番掳回150名幼女,还将一百多个幼童阉割,关中百姓围着王府讨要说法,他却下令卫队棍棒驱赶,打死不论;在王府内朱樉更是暴虐,动不动就滥用私刑,说错话就会被割掉舌头,看了不该看的就会被挖掉眼睛,甚至杀人取乐。

朱樉的正妃是元朝名将王保保的妹妹,也是《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原型,朱樉非常不喜欢这个蒙古女人,他把王妃软禁起来,只允许每天给她送点吃的,却对次妃邓氏宠爱有加,甚至派人给她做了皇后的服饰和五爪龙床,这些都是僭越之举,被人告发后朱元璋下旨斥责朱樉“僭分无礼,罪莫大焉”,同时将邓氏赐死。

不过朱樉并没有收敛,最后朱元璋派朱标巡视关中时顺便把朱樉带回南京,准备削减他的爵位,朱标在一旁求情,朱元璋才放过他。

“二十四年,以樉多过失,召还京师,令皇太子巡视关陕。太子还,为之解。明年命归藩。”

这样的秦王,朱元璋怎么可能立他为太子,反观朱允炆,接受完整儒家教育,旁人观之如谦谦君子;特别是朱标生病期间,朱允炆衣不解带地侍奉在侧,朱标去世后,守孝期间朱允炆也因为过度哀伤而变得消瘦,这让他在朱元璋心里加了不少感情分,朱元璋拉住他的手说:“尔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朱允炆感情分很高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秦王不靠谱,可以选择其他儿子呀,比如说燕王朱棣,朱元璋如果这么做,那就不符合宗法。朱棣是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朱标去世后,在他之前还有二哥秦王,三哥晋王,而且秦王、晋王都是嫡子,马皇后所生,朱棣不是嫡子,(史学界对朱棣嫡子身份一直存在争议,普遍认为是朱棣篡改了《太祖实录》,把自己“伪造”成嫡子,以提高皇位的合法性)如果强立朱棣,那就属于“废长立幼”“废嫡立庶”,是皇家之大忌。

对于其他儿子来说,立秦王朱樉他们认,谁让自己“不争气”晚从娘亲肚子里出来呢,如果立燕王朱棣,他们可能就都有想法了,凭什么都是“做小”,都是庶出,他能做太子我不能,难道只因为他能力强?能力强的标准是什么?

正是因为有这些“理不清剪还乱”的问题,所以历代只要出现“废长立幼”或者“立贤不立长”都会引起朝局动荡。当然上面也说过,如果朱元璋强立朱棣也没人敢说“不”的,但是后继之君有样学样,那大明朝的稳定就很难保证了。

03 皇明祖训的明文规定

上面都是我们推断的朱元璋立朱允炆不立朱棣的原因,其实真正的原因他早就在《皇明祖训》中写得很清楚了。

朱元璋考虑的很多

朱元璋非常善于总结前朝经验,看到唐朝宦官之祸,他在《皇明祖训》中对宦官的职掌品级做了严格规定,谨防宦官乱政;看到两汉时期外戚作乱,他在《皇明祖训》中明言“天子及亲王,后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所以除了朱棣的徐皇后外,后面所有的皇后都是出自普通人家,没有娘家势力;看到元朝皇位传承无序导致国家内乱,他在《皇明祖训》中写道“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居正储位”,明确了嫡长子继承制,此外还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

这里需要重点说明下“兄终弟及”,从字面意思来看,朱标死后理应立他的兄弟,而不应该立他的儿子,其实不然,“兄终弟及”的意思是兄长这一脉绝了,才轮到弟弟这一脉,也就是宗法里经常提及的大宗与小宗,只有大宗断绝,小宗才可以代替大宗入继大统。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早早确立了朱标这一脉为大宗,其他儿子均是小宗,朱标死后,应该立他儿子,而不是立小宗。

朱棣靖难之役后,宣称自己清君侧,现在朱允炆死了,皇帝没人当,所以自己勉为其难登基为帝,方孝孺就怼他,朱允炆虽然死了,朱允炆的儿子还在,朱标其他儿子还在,意思是大宗这一脉还在,怎么也轮不到你这个小宗来继承大统,朱棣无话可说。

朱棣始终无法摆脱得位不正的污点

立储问题一直都是封建王朝头等大事,太子谓之国本,不立太子,国本不稳,乱立太子,国本动摇,因此立储需要的是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不能随皇帝意志而随意更改,这便是“嫡长子继承制”能贯穿封建王朝的根本原因。

朱棣抢到皇位后,他知道自己得位不正,必须要把皇统继承扳回正轨上,因此虽然不喜欢朱高炽,最终还是立他为太子。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