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古人用什么工具碾米磨面呢(古人碾米的工具)

导语:古人用什么工具碾米磨面?

在发明农业之前人们靠狩猎和采集为生,发明农业之后人们就转为以谷物为主食了。狩猎获得的鱼肉放在火上烧烤后就可以吃,采集来的浆果块根直接就可以生吃,而谷物则必需脱壳和煮熟后才能吃,因此陶器和脱壳碾磨工具的发明和农业的发明应该是齐头并进的。

但从考古成果来看,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发现的陶器残片,有将近两万年的历史了,所以最早的陶器可能只是用来盛水、烧水或煮鱼虾的。

我国北方古代以粟为主粮。粟粒是圆的,可以用滚动碾压的方法来脱壳,所以从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到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都普遍出土石磨盘和石磨棒。石磨盘是扁平的石板,石磨棒是圆柱形的石棒,把粟粒放在石磨盘上用石磨棒来回滚压搓碾就可以把粟壳脱掉了。现代北方农村仍在使用的石碾加大了磨盘,把磨棒放大为石磙,既可以用人力推,也可以用畜力拉,技术上已经大有进步了,但其原理是一样的。

南方以水稻为主粮。稻粒长而扁,不能像粟粒那样滚动,所以南方从来也没有出土过石磨盘和石磨棒。稻谷是用杵白来脱壳的,最早的杵白如《周易·系辞》所说是“断木为杵,掘地为白”。在湖北宜都红花套距今约6000年的大溪文化遗址中曾经发现过两处地白遗迹,都是深二十几厘米的锅底状圆坑,坑壁十分坚硬光滑。遗址里还发现了木杵的痕迹,长约1.4米,两端都是圆头。木杵和地白是很难保存下来的,所以极少被发现,但是在南方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常常能见到一种底部是圜形的厚壁粗陶器,使用时必须将其下部埋在土中才能竖立起来,这种与众不同的陶器实际上是用来春米的陶臼。

给水稻去皮,叫舂米。

石臼或陶臼,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用家里的“砸蒜罐子”来模拟一下,形状类似,最多小了十几倍。

砸蒜罐

汉代画像

陶臼比石臼轻巧,便于搬动,故而苏南农村一直到清末还在使用,当地称之为“窑白”。用杵臼舂米很费力,因此人们利用杠杆原理发明了用脚踩的,还进一步发明了用水力带动的水碓。

小麦是从西亚传入我国的,甲骨文中就有“麦”字,可见早在商代小麦已经传我国了。

小麦需要碾去麸皮磨成面粉做成面食才好吃,可是磨面用的石磨要到汉代才出现。最近山东蓬莱的一位农民在地下1.5米深处挖出了一具汉代的石磨,直径68厘米,下扇厚12厘米,上扇厚13厘米,上扇顶部有一隆起的圆台,中间有两个漏粮食的孔,边缘有三个供推磨时拴绳用的卯眼,磨盘齿纹呈几何形放射条状,雕工精细,整体结构与现代的石磨相差无几。

这样成熟的石磨,说明其发明的时间应该更早,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战国时期的石磨,不过《墨子·耕柱篇》中已经出现了“饼”字,“饼”是面食的总称,既然有面食,就应该有磨面的工具了。

在还没有发明石磨的商周时代,小麦只能连麸皮一起整粒地煮来吃或蒸来吃,这样吃起来当然不大好吃,所以先秦时代人们都把用粟碾成的小米和用黍稷碾成的黄粱视为品位高级的主粮,并不看重小麦,要到磨面技术解决以后面食才渐渐取代粟稷成为北方的主食。 【完】

本文内容由小森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