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开三个小时正常吗(开会开三个小时)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职场白领一生要开3w小时的会议?如何高效开会?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开会开三个小时正常吗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原文来自《如何开会不添堵》,豆瓣评分8.2。
导读:开会占据了职场人相当长的时间,按作者的说法,有30000个小时花在会议上。因此怎样开一个高效、有价值的会议至关重要。
开会的目的
开会的目的包括:信息共享、任务分配、提出意见、分析并解决问题等。
前三个相对简单,仅需用到潜在引导、书面引导的技巧。对于初入职场的小白来说比较好掌握和应用,是本文的重点。
第四项难度骤升。除了上述提到的2类引导技巧之外,还涉及到会议过程中的直接引导和会议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因此会专门用一篇新的笔记来讲。
潜在引导
潜在引导的核心是3个点:
会议开始,确认会议什么状态下才算是开完了?会议开始,确认每项议题的分配时间。会议最后,写会议纪要或者叫会议结论,以及Action。很多会议的目的,就是上文所提到的讨论问题、分配任务。往往过程中越讨论越发散,我们需要让参会人员知道怎么样的情况下,会算是开完了,这是一种“以始为终”的思维模式。
按照笔者的实际经验来说,定好了目标,大家自然会往之靠近。
那么,说到底会议结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我的观点和作者接近:确认好由谁处理、如何处理,这个会基本上就算是结束了。
第二个潜在引导的核心点是确认好会议各项议题的时间分配。比如一个1小时的会议可能会这样分配:
信息同步,5分钟讨论问题,25分钟提出对策,30分钟总结结论,5分钟按经验来说这个点相当重要,很多时候大家讨论着讨论着就发散了,一个1小时的会开成2个甚至3个小时也不是没有过。
第三个核心点是确认会议结论,包括大家达成了怎样的一致决定,以及是否有跟进事项(也就是常说的Action)。
写Action的时候还一定要注意3W要素:谁(Who)在什么时间节点(When)完成什么事(What)。
书面引导
书面引导在书里叫做“抄写”,用作者的原话说就是为了促进“讨论内容的可视化”和“讨论流程的秩序化”。通过把整场讨论引导成一个容易抄写的讨论过程,让会议的讨论思路变得清晰有序。
实际上抄写就是把大家所说的内容记录下来。在记录的过程中,把一些口头表达不清晰的点确认清楚。这个点有点像我们写文章,有时候觉得脑子里想的挺清楚了,一写下来才发现还有各种问题。
这部分内容,可以方便会议开小差的同学快速跟上节奏,同时基本也是最终会议纪要的草稿版本,价值毋庸置疑。
多说一句,作者说的抄写是真的手写在白板上。但3202年了,一般我们开会都用投屏而不是投影仪了。我觉得直接在电脑上写,并实时投屏的效果会优于板书。
写到这里差不多1000字了,剩下的2块高阶内容,我们下次见~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职场白领一生要开3w小时的会议?如何高效开会?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