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状元都当什么官(古代状元下来是什么)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当上状元就一定会风光吗?看看古代的状元下场如何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古代状元都当什么官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中国的科举考试有1300多年历史,是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状元,正是科举考试的优胜者,他们中状元之后,基本都是开始做官,我以明代为例,从官场命运的角度梳理一下状元们的结局。
明代状元的官场遭际
明代276年,共举行过88次会试,其中有一次会试后举行过两回殿试,所以一共出了89名状元。
总的看来,与清代相比,明代对状元是比较看重的。一般情况下,三鼎甲都安排在京城担任比较清要的职务,提升的机会也多。只是在得罪皇上或当权要人时才被贬为地方官,而且这种惩罚时间都不长,很快又调到南京,或直接调入京城。
不过,明代政局不够稳,党争严重、宦官当权时有发生,失势者得不到升迁,状元也不例外。另外,皇帝喜怒无常,大臣稍有得罪,或施廷杖,或关大狱,或戍边陲,乃至大开杀戒,这也影响到不少状元的官运和结局。
明代的官制跟其它朝代有所不同。最突出的是,朱元璋为了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在开国不久便废除了丞相制,而以几个大学士组成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协助处理全国军政大事。大学士权力虽大,但官位不高,只有正五品。不过到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大学士权力的进一步增大,他们往往再兼侍郎、尚书或其它荣誉衔,官位还是提高了,实际上也就相当于宰相,人们因而还是习惯地称他们为“相”或“宰辅”。
中央的文职职官中,品级最高的六部尚书和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也只是正二品,这个级别的通常只有八个人。迁都北京,南京成了陪都之后,也设有一套相应的机构,职官的名称与级别虽然跟北京一样,但实际上都是闲职。加上南京的,正二品官员,共十六人。仅次于几个尚书及左、右都御史的是各部的左、右侍郎,都察院的左、右副都御史,以及通政使、大理寺卿、太常寺卿等,中央和南京总共才三十多人。没有从二品、从一品以及正一品的文职职官,所以正三品的职官也算高官了。正一品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从一品的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及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还有正二品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等都只是荣誉衔,无定员,无专授,也没有专门的办事衙门。
状元们一入仕一般都授修撰,是从六品,然后主要在翰林院与詹事府之间辗转升迁。翰林院里的阶梯是:侍读、侍讲,正六品;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从五品;翰林学士,正五品。状元们爬三级到了翰林学士,便跟内阁大学士平级了。詹事府的阶梯是:左、右赞善,从六品,跟修撰平;左、右中允,正六品;左、右谕德,从五品;左、右庶子,正五品;少詹二人,正四品;詹事一人,正三品。从这里爬到头,就跟各部侍郎等平级。要不到国子监任职,司业一人,正六品;祭酒一人,从四品。爬到祭酒的地位,品级也不算低。状元们长于文学,所以多半参与史籍的修纂,每当一部重要著作完成,参与者往往都要官升一级。状元们还多半不是给皇帝讲学就是给太子讲学,遇上喜庆,也是升迁的机会。不少人既编书又讲学,机会更多。有了这种种升官途径,只要不得罪皇帝及掌权要人,或在其它方面倒霉,一般是容易提拔的。
实际上,官至大学士入阁辅政或非大学士而入阁辅政的,前后有胡广、马愉、曹鼐、陈循、彭时、商辂、谢迁、费宏、顾鼎臣、李春芳、申时行、朱国祚、周延儒、钱士升、文震孟、黄士俊、魏藻德等十七人,占状元总数的19. 10%。其中,马愉、曹鼐属非大学士而入阁,而另有吴伯宗、曾棨、刘俨等三人是大学士而未入阁。还有吴宽、王华、罗万化等人已官至尚书,有入阁的呼声,因官场斗争而未果。
洪武、建文年间官制较乱,且不计。自永乐元年(1403)起至明亡的241年间,内阁中没有状元的仅108年。可见,状元掌权的时间居多。
当然同是大学士,由于兼职情形不同,加衔不一,级别差异很大。而一些没有当大学士的状元,往往级别也颇高。将荣衔与实衔合起来算,生前官至一品的有13人。他们是:
正一品1人:申时行(太傅)。
从一品12人:费宏、李春芳、周延儒,均为少师;谢迁、朱国祚、黄士俊,均为少傅;陈循、商辂、彭时、顾鼎臣,均为少保;张昇、钱士升,均为太子太保。
二品的共14人,他们是:
正二品13人:任亨泰、吴宽、毛澄、罗万化、翁正春、赵秉忠,均为礼部尚书;魏藻德,兵部尚书兼工部尚书;谢一夔,工部尚书;王华、朱希周,均为南京吏部尚书;黎淳、秦鸣雷,均为南京礼部尚书;余煌,南明鲁王时兵部尚书。
从二品(地方官)1人:杨维聪(布政使)。
三品官14人,全是正三品,他们是:曹鼐、茅瓒、丁士美、朱之蕃,均为吏部左侍郎;诸大绶,吏部右待郎,孙继皋、文震孟,均为礼部左侍郎、黄观、礼部右侍中(即右侍郎);马愉、唐文献,均为礼部右侍郎;孙贤,太常寺卿;李昱,南京吏部左待郎;吕楠,南京礼部右侍郎;刘同升,南明福王时兵部左侍郎。
以上进入高官阶层的共41人,占总数的46. 07% 。
四品官6人:曾棨、柯潜,均为少詹事;范应期为祭酒;龚用卿、沈坤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刘俨,右春坊大学士兼太常寺少卿。
五品官16人:吴伯宗,武英殿大学士;胡广,文渊阁大学士;周旋、庄际昌,均为左庶子;张元忭,侍读学士兼右渝德;曾鹤龄、曾彦、邢宽、唐皋、姚涞,均为侍讲学士;伦文叙、唐汝楫、张以诚、刘若宰、刘理顺,均为右谕德;韩克忠,按察司佥事。
明初对大学士的级别控制较紧,曾棨、刘俨、吴伯宗、胡广等虽是大学士,品级却都是较低的,因为那时还没有给他们较高的兼职与虚衔。特别是胡广,当首辅11年,职衔始终只有五品,他也兼过职,但都不超过五品。
四、五品官共22人,占总数的24. 72%。
剩下的26人全是六品,占总数的29. 21 %。这26人中,只有张信(侍读)、林环(待讲)、彭教(侍讲)、陈谨(右中允)等4人升过一级,至正六品,其余22人,即占总数24.72%的状元都在起点上,没有升迁过。
这26个没有升迁或只升一次的,各有特殊原因。其中,英年早逝的有丁显、萧时中、马铎、李骐、林环、林震、施槃、彭教、舒芬、沈懋学、林大钦等11人;死于非命的有张信、陈郊、陈谨等三人;被贬未赦的有杨慎、张懋修、韩敬、陈于泰等四人;受挫之后不愿再做官的有罗伦、罗洪先、钱福、康海、焦竑等五人;杨廷鉴是明代最后一位状元,刚进入仕途,明朝就灭亡了。另有韩应龙、杨守勤两人生平资料不足,原因待考。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当上状元就一定会风光吗?看看古代的状元下场如何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