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敦煌石槽村的传说和来历(敦煌石槽村的传说有哪些)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敦煌石槽村的传说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敦煌石槽村的传说和来历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敦煌石槽村的传说和来历(敦煌石槽村的传说有哪些)

“石槽”在咱们敦煌是个很有名气的村子。它位于城西北三十多里的地方。在村头有口水井,叫“马踏井”。井边有一个长约四尺,宽约二尺的石槽。关于井和槽的来历,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很离奇的传说。好,小朋友人,同学们,现在我们就一起听听这个传说吧!

相传五胡十六国的时候,天下大乱,连年混战,群雄割据,四分五裂。称霸沙州的太守叫李昊,建立了一个西凉国,定都在敦煌。称霸甘州(张掖)的太守叫沮渠蒙逊,建立了一个北凉国。这两个国家经常发生战争,争夺国土,都想吞并了对方。

过了十多年,李昊病逝了,他的儿子李歆继承王位后,不听手下人地劝告,举兵攻打北凉国,被沮渠蒙逊打败,全军覆没,西凉国从此也就亡国了。

当时,李歆的三弟李恂掌管沙州。李歆在肃州被杀后了,仍然竖起西凉国的旗号,在敦煌与北凉国对抗。沮渠蒙逊带领精兵二万,亲自攻打沙州城,围了半年,城无法攻破,最后筑堤堵住党河水,灌进城里。西凉兵马奋勇抵抗,在水中激战。最后终因寡不敌众,李恂被杀了,沙州城也被攻破了。

当城破之时,李恂的儿子李宝撕杀到天黑,他看到见大势已去,乘夜黑杀出重围,单枪匹马的向城北逃走了。他在坎坷的大路上颠波,越过泥泞的沼泽。白天躲进胡杨树林,夜晚出来寻吃寻喝。但是,这里前不靠村,后不着店,哪有什么吃的东西?水倒是有,沼泽这儿一片,那儿一池,可是又苦又涩,根本不能喝。

李宝整整两天两夜都没吃没喝了。又渴又饿使他头昏眼花。心想:不能等死,要找个村子活命。于是,他骑着马,向有人烟的地方奔去了。跑呀,跑呀,越走天越热,口越渴,突然,马也失了前蹄,把他重重地摔了下来。

心如火燎的李宝起身一看,原来是一块大青石将马拌倒了。气得双目怒睁,火性顿起,也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力气,猛地将大石块掀在一旁。说来也怪,搬过石块,突然下面咕咕嘟嘟地冒出一股清水。李宝一尝,清甜可口,顿时喜出望外。真是久渴的人遇到了甘泉,倒下身子,畅怀痛饮,不用说,马也喝了一个饱。

李宝喝足了水,坐在大青石上歇缓。心里想:要不是这块石头拌马,这口井难以发现,只见石块十分平整,就用手醮了泥,在上面写了“马踏井”三个大字,上马就走了。

这口井就是怪。周围十多里的地方,每口井水都含盐碱苦不能饮,惟独“马踏井”的水甘甜味美。人们便在这里定居起来,有个石匠把井旁的大青石改凿成一个盛水的石槽,专门给人和畜饮用。后来,唐三藏去西天取经,途径敦煌,阳光像蘸了辣椒水,坦荡荡的戈壁没有一块阴凉地,无际的沙漠,没有水没有食物。白龙马已经死了(当地有白马塔就是安葬白龙马的地方),唐三藏艰难跋涉走过三十多里,已经唇焦口燥。快要倒下时,看到远处佛光一现,一个大石槽盛着满满的一槽泉水,他高兴极了,急忙跑去用手捧着这救命之水,一不小心把他带在手腕的佛珠掉进石槽之中,佛珠正好落在水槽之中的马蹄印里,唐三藏尝试用手去捞,但那佛珠如同与石槽一体,丝毫也不动摇,唐三藏认为佛珠与石槽有缘,一定是佛祖助他西行,便拜祭后继续向西天前进。

渐渐地,百姓搬来居住,人们靠着“马踏井”与石槽,耕种生活。也不知何时,这里出现了一群凶狠的妖魔——黄沙怪。他们三兄弟统治着“沙漠王国”,整天游游荡荡,兴风弄沙,为非作歹,喜怒无常,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黄沙怪来到村子里,把沙粒撒在人们的屋顶上,吹进人们的眼睛里,吹到所有他们能去的地方。他们对自己的恶作剧十分满意,越来越撒野,愈来愈疯狂,简直成了不可一世的霸王!他们横冲直撞,侵占着这个小小的绿洲,正在毁灭着这个村庄。一天深夜,黄沙怪们又来村里害人,没有想到那村口的大石槽受佛珠的灵气变成一个巨大的石神,挡住了黄沙怪的去路,与黄沙怪打斗起来。这一战,石神与黄沙怪们足足打了三天三夜,消灭了大沙怪与二沙怪,同时石神也是伤痕累累,小沙怪见情况不妙便逃之妖妖了。经过这一战,“马踏井”与石槽的北面,多了许许多多的沙丘。石神为了挡住风沙,散落的佛珠变成了红柳,阻挡着风沙,石神身体化成石槽,屹立在“马踏井”旁,仍然保护着百姓。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石神,把村子也就叫了“石槽”这个名字。把石槽与黄沙怪打斗过的地方分别叫做了东沙门与西沙门。每年小沙怪总会前来祭奠两位兄长,给敦煌带来沙尘,但看到屹立在“马踏井”旁的石槽,就会心惊胆战,默默离开,所以每到春季,敦煌地区都会出现沙尘天气。清朝嘉庆年间,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石神修建了“石槽庙”,供奉着石神,祈求着石神保佑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本传说由石槽小学师生整理与编纂,若有雷同,也是借鉴,请凉解!)

特别感谢人员名单:李新华、王晓琴、孙建华、郭婷、吴钰琴、张明义(70岁)

注石槽历史:石槽村位于敦煌市北郊17公里处,转渠口镇政府北5公里处,有7个村民小组。早年间在石槽村二组通往北湖的路旁有口井,井旁有一石槽,石槽上有一马蹄印,相传西凉国李暠之孙李宝,由伊吾收复敦煌时路过此处饮马时马踩的蹄印。但谁也说不清石槽是何时何人所造的。后来去北湖拉柴、放牧的人路过此井此槽,就在此给牲畜饮水,年长日久,人们就把该地称为石槽儿,即石槽村。此石槽现被保存在转渠口镇文化中心。现石槽村解放初属五区四乡三行政,1955年成立石槽、西沙门两个初级社,1956成为第四农业高级社,1958年为石槽生产队,1961年分为转渠口人民公社石槽、西沙门两个大队,1965年合并为石槽大队,1966年改为向阳大队,1969年恢复为石槽大队,1983年3月撤大队设村。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敦煌石槽村的传说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