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对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感兴趣的成语)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对自己所不知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努力学习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原文: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毛病。
述而不作,叙述真实的东西即可
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里。这样的知识,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啊,什么都不懂,
并不知道真相,但就是在那里吹牛,创造,创作。
把假的说得跟真的一样。不懂装懂,这样的人祸害是非常大的,
害自己、害别人,偏偏倒是有很多人相信这些人。
这是关于学习的方法论,他主张对自己所不知的,应该多听、多看,努力学习。
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杜撰的做法。
注重实践,反对空谈,他自己是这样做的,同时也要求他的学生这样去做。
孔子说,我不会这样做,我没有这个毛病。
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里
多闻,听得多,我们讲兼听则明,多听听各方的意见,听经历过这件事的,
听过做过实际事情的人的叙述。
听得偏了,跟这事实不一定完全符合,所以在这些事实当中,我们还需要选择善。
这是为了要教化人,我们要讲这个,我们应该多讲善的,我们要学善的,
不要学恶的,不要宣扬恶。
所以我们的所见所闻,不一定是事实。如果是多见多闻得来的,
最多是近似于事实,那还担心跟事实不相应,
在这里面我们要宣扬的话,要选择善去宣扬,即使不是事实,
那我们宣扬善的,总是有个好的教育效果。
再有,就是要多看书,然后把这些记下来。
多见多闻更近似于事实
孔子是述而不作,叙述真实的东西即可,用不着自己创作。
我不创作,我们只是转述古圣先贤的教诲,这不是我说的,
是圣贤说的,我做圣贤的次一等的人。
能够这样做,那你也能够做圣贤,你放下我执了,你放下自己的意思了,
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了,你就能够成为上人,就是圣贤。
所以我们讲谦德重要,谦德里头没有我。认为我很有成就,我的创作,
我执太强了,你要出头,你要当第一,那所以为下。
你要谦让,你要求次一等,不敢有自己创作,不敢有自己意思,
只是老实、听话、真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你就为上了。
这个意思很妙,我们要好好地思维,做一个老实人,别那么多自己的妄想。
凡是自己意思很多的人,那个人肯定得不到圣贤的教诲里头的受用。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对自己所不知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努力学习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