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电是什么结构)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电是什么?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电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电是什么
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按照电学的观点,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也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组成的,原子核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并环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电”,也是物质所具有的一种性质。
可为什么很多物质都看不出有电呢?
在一般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核它周围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因为物体是由大量的原子组成的,从整体上看,它具有的正负电荷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它们刚好在原子内部互相中和,所以对外并不现实电的性质,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例如摩擦)使物体显示负电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则显示正电性,除了摩擦以外,其他作用也能使物体的正、负电荷分离而带电,例如干电池借助于化学作用,发电机借助电磁力的作用等。
电有哪些性质
物质内部存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电荷,实验证明,它们之间具有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的特性,这种相斥或者相吸的力也叫电场力,电子之所有绕原子核运行而不会飞离,即使因为它和原子核之间正、负电荷有吸引了的缘故。
在物质的原子结构中,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分数层轨道绕行,在最外层轨道绕行的电子由于距原子核较远,所以受原子核的束缚较小,因而最不稳定,当外界因素(例如光电效应、热点效应、机械摩擦、电磁感应等)对其产生影响时,这些外层电子由于获得了一定的能量,很容易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脱离原有轨道而成为自由的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多余电子所带负电荷而呈现正电荷,反正获得电子的原子则带负电荷。
什么是静电现象
带了电的物体如果其电荷聚集而不流动时,我们称它为静电现象。
什么是电场?电场的特性
带电物体相斥或者相吸的作用范围,叫做电场。电场具有两种特性:①凡是带电体位于电场中,都要受到电场作用力,② 一旦带电体受到电场力作用的移动时,电场要作功,通常把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所受的力与它具有的电量的比值,叫做电场的强度。
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到电能力很强的物体成为导体,各种金属都是导体,例如:铜、铝、铁等,常用的导线大都是铜线或者铝线做成,有些液体也是导体,如:日常中的水就是导体,含有水分的物体也是导体,如:潮湿的木头,带水的毛巾,潮湿的衣服、手套和鞋子等,另外,人体也能导电,大地也能导电,各种动物也能导电,各种植物也能导电,因为含有水分,所以含有水分的都能导电。
从物质的内部结构看,导体往往是容易失去电子的物质,这是因为导体内原子核对部分电子吸引力小,电子容易移动,这些能够移动的电子成为自由电子,导体内拥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导体的电阻率很小,一般在0.01—1.00Ω/mm2 /m。
凡是不能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例如:塑料,橡胶、干燥的木块、棉布等,绝缘体往往不容易失去电子物质,这是因为绝缘体的原子核对其外层电子束很强,自由电子极少,所以电阻很大, 一般在1012--1020Ω/mm2 /m。
除了导体和绝缘体之外,还有一种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中间的,这类物体叫做半导体,例如:硅 ,常用的二极管,三极管和金闸管等,半导体的电阻率在10--1012Ω/mm2 /m之间。
我们总是用导体来传递电流而用绝缘体来阻断电流,有了导体和绝缘体才能让电沿着我们安排的导体流动,不至于流到别的地方,如果只有导体,电流到处乱流而无法控制,我们只有绝缘体,电将被严格堵住而无法流动。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电是什么?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