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于天伦同于大道下一句(合于大道的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合于天伦,同于大道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合于天伦,同于大道下一句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老子当年著《道德经》其宗旨究竟何在?这恐怕还要从道家的有关著述中去寻找踪迹了。举世公认《庄子》是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自汉代以来,人们都将老庄代称道家。《庄子》的留存虽已不完整了,但现在的著述亦尚有数万言。从总体思想来看,《庄子》确实是对《老子》思想的正确理解与发挥。庄子和老子的生活相距年代也不太远,故其对老子思想的理解也应是接近本意的。
《庄子》云:“道之真,以治身,其绪馀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馀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古之治道者,以恬养之,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纯素之道,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今伦。”“无思无虑始之道,无处无服是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庄子》文中此种论述很多,但其一直是谈如何修道而养生,从修道中“合于天伦,同于大道”。
谈道家著述时需注意“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总之,说道家之著述以寓言为主,读者需会其意,而不能执着于语言的表面意思,若执著于表意,那就是抱住了鱼篓而丢了鱼,将本末倒置了。晋代的葛洪既习过儒学也习得道学,他在其著作《抱朴子》中云:仲尼,儒者之圣也。老子,得道之圣也。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也。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道者,万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儒者,易中之难也。道者,难中之易也。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儒者祭祀所以祈福,而道者路履正以禳邪。儒者所爱者,势利也;道家所宝者,无欲也。儒者汲汲于名利,而道家抱一而独善。
不读丹书,未闻秘诀,而欲以经史诸子百家解《道德经》,是以凡见而窥仙,俗骨而测佛。若不从修道中去领悟《道德经》,而仅以旁观者去理解其意思的话,那就如让品尝食物滋味的舌头去品尝音乐之韵味了!唐代著名道人吴筠在回答唐玄宗的问话时,曾有这样的一段话: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蔓说,徒费纸札耳。可见老子所谈的“道”,是指从修养之道去体认自然之道并符合自然之道的规律,从而得之自然之道的实存,得知宇宙众有,也包括人的身体和生命都是因道的统一而存在,而发展的。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合于天伦,同于大道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