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什么意思(《论语·泰伯》全文)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论语·泰伯》一:古往今来,礼让的至高楷模——泰伯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论语泰伯什么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礼让是大德,谦让是中德,忍让是修德,不让是缺德。
《论语·泰伯》篇,主要记述了孔子和曾子对前人的评价。第一章就高度赞美了礼让的至高楷模——泰伯。
原文注释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憨聊译注
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礼让道德至高无上的人了。他多次礼让江山社稷这样的巨大个人利益,人民简直都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颂他。”
憨聊俗解
泰伯,又叫太伯,周朝祖先古公亶(dǎn)父的长子。古公亶(dǎn)父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
古公预见到姬昌圣德大智,就想打破惯例把君位传给幼子季历,以便传位给姬昌。长子泰伯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便偕同二弟仲雍出走他国。季历顺利继位并传位给周文王姬昌。后来姬昌之子周武王一统天下。
孔子为什么赞美泰伯是礼让方面至高无上的楷模呢?这理由非常充分。
——让重物
泰伯礼让的是江山社稷,这是天底下最大的个人利益,这个礼让的“物”,可谓够重。圣贤王尧和舜,只是临终把江山传给别人,泰伯可是正当年,就把江山社稷礼让给他人。其大德已经超过了尧和舜,世人无人能比。
——让重人
尧,舜,禹,这三个人物的分量都够重的,尧把王位让给重量级人物舜,舜把王位让给重量级人物禹,禹把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泰伯满足父亲的心愿把王位让给了开800年王朝的周文王,让给的这个人,其分量更够重,其大功可以说亘古无人能比。
——得善果
大智之人,应该是礼让以后得善果:自己善果,受让人善果,更多的人民善果。
伯夷和叔齐是殷末孤竹国君的两个王子。孤竹国王生前指定小儿子叔齐继位,叔齐违背父亲的心愿却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认为君命不可违,拒绝就位。结果是,另外一个王子抢班夺权,哥俩被迫出逃外国,受尽煎熬,最后饿死山中。
泰伯,在国外受优待,回国内,受到君臣民的敬仰,平安快乐享尽荣华富贵,寿终正寝,真乃大智也。
浅悟零存
礼让积大德,学泰伯;谦让显中德、公德,做君子;忍让修智德,志向高远;有让是美德,可千万不能缺德。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论语·泰伯》一:古往今来,礼让的至高楷模——泰伯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