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家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老子思想中道是什么)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他的道治思想,有什么当代价值?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老子道家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道”不仅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总开端,还是老子哲学蕴思的形上总依据。“道”的形上概念通过“治”向形下层面落实,就使得“道”有了具体的可操作性。
“道”通过“治”在向形下层面落实的过程中,遵循的原则乃是“无为”、“自然”和“反”。“道治”一词虽然在老子的五千箴言中没有直接的表达,但老子全文却充溢着以“道”来“治”的思想。
“治道”和“道治”看起来虽然只是文字排列的先后顺序不同,但其实际上所要表达的意思、构建的体系、包含的内容和达成的路径却是有区别的。
而且,老子道治思想包括但又绝不仅限于治国之道。以“道治”衍生出来的“生态道治”,“身心道治”等都对当今国家的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人际关系协调、身心和谐发展都有建设性的指导意义。
同时,老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深远,充分显示出了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说明老子的哲学思想本身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一、老子道治思想产生背景
老子道治思想的产生是“道”作为老子哲学蕴思的形上总依据转向理论指导实践层面的见证。老子深感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原始秩序和结构的崩塌造成的无序混乱局面。
汲取了隐士文化和原始社会氏族部落优秀人物思想和行为上的精华,再结合自身曾作为西周史官所具有的深刻智慧洞见,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治乱修正学说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一种新思想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领域发生的变革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史无前例的革新。新的生产方式使得维持旧有统治秩序的礼乐制度急剧崩解、战争纷起。
老子将这一社会局面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天下无道”。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先秦智者纷纷寻求国治清朗之道,老子也提出其以“道”为核心原则的国治理念。
老子道治思想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有其一定的思想文化的来源和继承。
总体来看,老子道治思想产生的文化渊源来自于隐者之流对待“天下无道”局面的态度和原始氏族社会优秀政治人物们的思想行为或治理之道,这两种文化是老子道治思想的主要文化来源。
老子,春秋末期人。虽然目前学界关于老子的身份还有诸多的争议,但是其西周史官的身份却无可置疑,老子的史官背景为老子哲思的酝酿和形成提供了无上的智力支持。
综上,老子道治思想的产生是“天下无道”的社会现状、上古流传下来的文化渊源和老子本人曾作为史官的智慧共同合力的结果。
二、老子之“道”与老子之“治”
老子道治思想以“道”为指导,“治”为实践,进而架构起整个思想体系。在老子道治思想中,“治”是形上的“道”向形下层面落实的具体手段,所以对“治”的分析同样也不可忽视。
从字源学的角度解释“道”的原始意义,意为“道路”。从地面上这种交错通达、供人行走的路,古人联想到了自然之天的运行轨迹、规律和地面上四通八达的路是相通的。
后来,随着“天”这个意象逐渐被人们抽象化成能主宰人世间福祸凶吉的至高存在,“道”的内涵也渐次丰富起来,逐渐发展出了言、法、理、则、律等内容。
春秋后期,随着“道”被进一步抽象化,老子正式将“道”作为一个具有哲学意义的主导概念确立下来,“道”的哲学体系由此得以建构,可以解释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道”因其是“有”和“无”总综合体、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先在性、“道”是自身变动的原因而成为万物的根源。
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的本原、万物的始基,其创生万物的同时,又内含于万物之中,成为万物存在的根源和依据。宇宙万物处在永恒变化的运动之中,关于宇宙永恒变化的原因。
在老子眼中,这要从事物自身中去寻找,也就是说事物内部的运动和变化在本质上遵循着某种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反”:一方面,事物向自身相反的方面变化,即对立转化规律;另一方面,事物的运动变化必须回到起始的状态,即循环往复规律。
真正的“道”是“不可道”的,所以人们是不可能通过自己的五感去看“道”、听“道”、闻“道”、触“道”、感觉“道”的,但是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之间的对等关系可知“人”可以直接效法“道”。
这也就是说,这样一种“惟恍惟惚”的“道”逐渐下落,流转于万物之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作用时,其所显现出来的基本特性就成为人们生活的方式和行为的准则了,便可称之为“德”。
“道”是老子哲学的认识论依据。老子道治思想的研究除了对“道”进行本体论上的分析之外,对“治”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老子思想中,“治国”之“治”在多数情况下主要是治理的意思。《老子》中还有一些“治”的意涵是“治身”与“治国”交错在一起,即“身国同治”的。
但是此处要说明的是:承载人的心态和行为的载体,并不只能理解成生理意义上的人们身体的意思。
除了上述对“治”有“治国”和“治身”的双重理解之外,“治”还有其本身上的意涵。
三、老子之道治
在老子所著的五千箴言中,并未直截了当的出现过“道治”一词,而将“道”与“治”联系起来,对道德经进行相关注释的工作见于河上公和王弼的注本中。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王弼和河上公所提出来的“道治”只是对老子原文进行注解,强调万物应该遵循“道”的运行法则,而并未将“道治”原则提升至一种方法论意义的高度,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是晋人葛洪。
老子道治思想的含义应该是“道”为本,“治”为用,二者合力,化育万物。而老子的道治思想正是以“道”和“治”为底层逻辑建构起来的。
因此,老子道治思想也就可以理解为用“道”的特性或模仿“道”的特性来进行治理。
老子道治思想以“自然”为信仰。老子所谓“自然”,并非指供宇宙间一切生物和非生物所栖居的场所,而是万物呈现出自身本来面貌的运行法则。
老子道治思想“法自然”的依循原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万物有其内在的原因,并以这种原因为依据决定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不必靠其他的外力;另一方面,“道”遵循这一原则来对待万物,并成为“治”的本体论依据。
“无为”是老子道治思想所展现出来的一般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说,“无为”应是老子整个道治行为方式的总称。老子眼中的“无为”,明显不是指没有活动,而是指顺应着“道”来活动,也就是不在于没有活动,而是有什么样的活动。
作为老子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反者,道之动”是老子道治思想的又一个重要理论依据之一。老子哲学中“反”的智慧是中国古代辩证思维中最重要的源头之一。
实际上,老子辩证思维的深刻性就集中体现在一个“反”字。老子“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维无不显示出老子道治思想独有的辩证智慧。
四、老子道治思想的当代价值
要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必不能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块宝贵的沃土。老子以“无为”、“清静”、“自然”取向的道治思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的组成部分。
其中蕴含的现代性价值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修复现代人千疮百孔的身心、矫正畸形的人际交往关系、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老子道治思想中的“无为”原则指向了国家治理中的自治走向。自治的深层依据在于老子道治思想中的自由观念。“清静”是老子道治思想的特征之一,“无为”和“自治”是其内在机制。
人民是自治的主体,人民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和自力更生的实践能力。老子道治思想“无为”理念体现在此,一方面是要求减弱政府在执政时的强制性,另一方面就是要激起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道”作为自然万物的基点,奉其而行的社会可以称作“道治社会”。在道治理念中,“道法自然”不仅是道治思想的核心,还是中国古代自由理念的代表。
“清静”是老子道治思想的特征,“无为”和“自治”是其内在机制。这样的社会是对自由、自治的肯定,也是人性之真善美能够得以尽情显露,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人人平等无特权的社会。
总之,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社会问题能够自然化解,人们的公共利益可以得到完整保障。
小结
老子道治思想的产生得益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条件和主体因素,其实质是在“道”的统领下,恢复人、社会、自然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状态。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天下无道的局面,老子有感于战争对国家造成的千疮百孔的局面和民生凋敝的景象,主张以“道”使国家恢复治理。这是老子道治思想最原始的出发点,但是老子的道治思想的统摄范围绝不仅限于此。
今天,我们将老子道治思想放到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进行谈论,这不仅仅是对老子哲学思想的回顾,更是对其赋予了现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他的道治思想,有什么当代价值?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