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舍傍启是什么意思(丙舍傍启甲帐对楹配图)
导语:什么是“丙舍”?为什么要“傍启”?这四段千字文值得一读
丙舍傍启
《千字文》里有“丙舍傍启”一句,意思是,皇宫里的偏殿配室都从一旁开门。也就是说,“丙舍”的门一般不会向南开,而是东西向的,这是为什么呢?
丙舍是古代王宫中正室两旁的别室,后世叫做偏殿、配殿,因为“丙舍于巳”,一般都是“凶宅”。
古人认为:。亥是十二地支的最后一位,后面接着又是子时一阳生,新一轮的生命又开始了,所以亥主生,为天门。巳是阳尽之时,巳的后面就是午,午时一阴生,生命体的负面过程开始了,所以巳主死,为地户。地户就是与专死人打交道的地方,都称为丙舍。例如寄柩所、祠堂、陵园内的房子等等。所以,位于地户之位的偏房配殿皆称丙舍。
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有著名的《丙舍贴》(如上图)传世,内有的话。唐代诗人温庭筠也有诗句传世:。从这里也可看出,“丙舍”不是吉利的所在。
那么,“丙舍”为什么要“傍启”呢?傍是旁的通假,傍启就是旁启。因为丙舍不是正房,而是配房、别室,其门户自然也都是朝东西方向开启的,故称傍启。
不过,我感觉皇宫里那些偏殿也不可能都是放死人的地方,一是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死人,二是整天把死人放在正殿旁边,还不得把那些公子王孙吓死。这只不过是说明偏殿与正殿的区别罢了。但是,一旦有了丧事,停放死者的地方肯定会是偏殿。
东西二京
《千字文》里有“都邑华夏、东西二京”两句。东西二京,确有不同的说法。
中国古代其实有东、西、南、北四京之说。北京,即现在的北京,过去称为北平、顺天;南京,即现在的南京,古代叫做建康、金陵、应天、天京等。
北京和南京没有什么争议。但有关东京和西京,现在没有这个称谓,在唐、宋两个朝代也有不同的表述。汉唐时期的东西二京是指长安和洛阳;宋朝实际上有四京,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归德府,北京大名府。
现在,我们理解《千字文》里所谓的东西二京,应该是是指东京洛阳、西京长安。
在中国古代的都城中,洛阳(今河南洛阳)和长安(今陕西西安)是最古老的两座。洛阳最早建于西周成王时期,当时周公为了对商朝的贵族进行管制,营建了洛邑,战国时改称雒阳。之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以及隋、唐(作为东都)、后梁、后唐等九个朝代在此建都,历史上有“九朝故都”之称。最早在长安建都的是西汉,以后,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以及隋、唐各代均在此建都。洛阳和长安在古代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千字文里,“杜稿钟隶,漆书壁经”这八个字,说了四个名词,也可以说,是四个典故。
第一,杜稿。直白翻译就是“杜度的书稿”。
历史上,书法界对杜度这个人没有多少记载,也未见有他的书法作品传世。据说,杜度是汉代有名的书法大家,他的草书造诣甚至高过唐代的怀素,所以,就有种说法,中国草书第一人应该是杜度,而不是怀素。可能是杜度所处的时代太久远,又没有作品传世,这草书第一的名号就归了怀素了。
第二,钟隶。就是“钟繇”的隶书。
这个“繇”字,可以读作“遥”,也可读作“油”,无关紧要。
钟繇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我们对他的了解却更多的是书法,他的《宣示表》《季直表》本是给皇帝写的奏章,却成为后世书法爱好者临摹的法帖。钟繇是隶书大家,但他更大的书法成就却是创造了楷书,促进了隶书向楷书的过渡。这里的“钟隶”应该就是所谓的“真书”,即楷书。
第三,漆书。就是用树脂写成的书简。
起源更早,这应该是上古时期,烟墨尚未出现时候的事。
漆书,就是用笔蘸着树脂在竹简上写的大头小尾的字,现在称之为“蝌蚪文”。那时的笔也不是毛笔,而是一种类似于筷子的工具。所以,那时的写字堪称最早的硬笔书法。
第四,壁经。是指在孔子旧宅墙壁中所藏的经卷。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开始焚书坑儒,把所有的儒家经典都收集上来,统统烧掉。孔子的第八世孙怕儒学从此失传,就把一部分经卷藏在了夹壁墙里边,保留了下来。后来汉武帝的弟弟鲁恭王,侵占了孔子的旧宅修花园,在拆墙的时候意外发现了里边的竹简,内有《孝经》、《尚书》、《论语》等,才使得这些珍贵的经典传世,也才使得儒家文化发扬光大。
由此可见,杜稿、钟隶、漆书、壁经都是很珍贵的文物,是皇家典藏珍品。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千字文里,这两句话还是说皇宫内的景象。大意是,帝王上朝时,王公大臣按部就班,夹道相迎。
府罗将相,比较好理解,在这里重点说一下“路侠槐卿”。
“侠”是一个通假字,同于“夹”,“路侠”就是“夹路”,所以,我感觉,这个“侠”字在这里应该读作“夹”。
“槐卿”是古代三槐九卿的简称。古人最崇敬槐树,认为槐树能生存数千年,且不怕旱涝、不畏寒暑,生命力极强。槐树花、槐树皮都可以吃,可以在饥年救人性命,所以槐树是中国的国树,又称国槐。
三槐就是三公,代表封建时代国家最尊贵的三个职位。当然,每个朝代对三公的称谓有所不同。
秦汉以前,将太师、太傅、太保叫作三公。这三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家,虽然没有具体的职务,但皇帝很尊重他们的意见。
西汉的三公分别是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这三公都是宰相,手中握有实权。大司马掌管全国的兵马,大司徒专门管钱、管人,大司空主管国家的基本建设。
九卿,是秦汉时代中央政府的行政长官,包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政、治粟内史、少府,共九卿。九卿中只有三卿主管国家的行政,其余的六卿主管皇帝的私人事务。廷尉又称大理,是全国最高法官;典客又称大鸿胪,主管少数民族和外交事务;治粟内史又称大司农,主管全国的租税赋役。九卿中的少府是宫廷总管,下设属官尚书。由于事务越来越多,尚书变成尚书省,从隋朝开始尚书省下设六部,也就是直到清朝都沿用的六部,六部的正部长都称尚书。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苹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