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道德经的逆向思维(学会逆向思维的意义)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道德经》:学会逆向思维,辩证地看问题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道德经的逆向思维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道德经的逆向思维(学会逆向思维的意义)

《道德经》第十八章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译文:大“道”废弃了,是(因为)有(所谓的)仁义在作祟。智慧出现后,必定产生严重虚伪。六亲不和睦,也有孝慈之人。国家陷于混乱,必定有忠臣。

解析:要学会逆向思维,辩证地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而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必定同时出现和存在。一方面没有了,另一方面自然也就消失了。一方面发展到极致,也会转化为另一方面。

大道和所谓的仁义是同时存在的。统治者为自身利益,不愿从“道”而治,所以利用仁义来排挤、压制大道。大道之所以被废弃,就是因为所谓的仁义占了上风。

智慧出现了,为应对智慧,以保存生命或是获得升官发财等机会,必定出现虚伪、欺上瞒下、阿谀奉承等现象。

亲属之间不和睦,也有孝慈之人,来维护家庭、维系亲情。

国家陷于混乱,必定有忠臣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担当重任。

老子在第一章、第二章开篇明义提出了“有无相生”的对立统一规律,在第三章就提出了依据对立统一规律而使用的逆向思维。如“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为无为,则无不治。”有了事物的对立统一,才会产生逆向思维,前三篇相辅相成。用逆向思维、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是老子在《道德经》里常用的方法。比如,在第四十章说“反者,道之动”。

用正向思维解决不了的问题,试着用逆向思维来考虑,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效果。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道德经》:学会逆向思维,辩证地看问题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