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每天离不开竹子呢(为什么古人每天离不开竹子和树)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为什么古人每天离不开竹子?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为什么古人每天离不开竹子呢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晋代名人王子猷,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有一次他租借别人房子居住,进院后马上让仆人种竹子。朋友说你也住不多久,为何要种竹子?王子猷说:“不可一日无此竹”。
宋代苏东坡到杭州做官,写了一首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为什么宁可不吃肉也要种竹子?为什么居住的地方没有竹子就是俗人?
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称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竹子的特性和品质有哪些?
第一,竹子有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严冬的冰雪酷寒,竹子依然郁郁青青,其顽强的生命力,喻前贤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
宋庠(宋)有一首《咏竹》:
嵇阮生平忆共游,此君高节最凌秋。见童少作并门骑,千亩留封渭水侯。
宋庠说,晋代竹林七贤嵇康阮籍等,为什么要到竹林聚会?因为竹子的品格气节同他们的人格气节相通。
例如嵇康,真是一个高风亮节铁骨铮铮的男子汉。黑暗的司马氏朝廷要他做官,被他臭骂了一顿。部长钟会带着大队随从来村里拜见他,他正在打铁不搭理,老子不尿你。在朝廷的刑场上,他在被杀头前神情从容自若,还弹了一曲《广陵散》。
所以,嵇康阮籍等大名士才经常在竹林聚会,被称为“竹林七贤”。
第二,竹子有虚怀若谷的美德。
徐庭筠[宋]《咏竹》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
竹节,气节也,最为古人所看重。这气节是基因,是天赋,终生不可改变。当它拨地而起长到凌云之高,竹子仍然是中空的,象征人物的虚怀若谷。用今天的话说,世“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或者表述为:地位低时,把自己当人;地位高了,把别人当人。
这“虚心”是传统美德,也是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
有人经商暴发了,立刻牛X;有人升官了,得意忘形。这样的人迟早趴下。海尔集团做大,掌舵人张瑞敏仍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周恩来设宴招待外宾,席间把厨师请出来表达感谢。清晨在大街上遇到环卫工人,主动上前握手道辛苦。到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遇到的门卫曾是国军老兵,周恩来主动上前握手问候。老兵热泪盈眶,一个大国总理,居然瞧得上我一个看门的。所以,几十年中国政治风波险恶,别人在浪涛中沉浮,唯有周恩来,那在党政军和百姓中深厚的人缘,没有任何人能撼动他。
第三,竹子有柔韧的个性
狂风吹来随风低伏,风过后马上挺立。你狂风力强,但无法摧折我。这是“以柔克刚”的生存哲学。
中国哲学认为:“刚则易折,柔则易存”。
加拿大有一对夫妇,结婚后几乎天天吵,最后谁都忍受不了,决定离婚。
但毕竟是相爱结婚的,咱俩好合好散吧,于是到魁北克的山林中做最后一次野游。来到山谷中看到很奇怪的景象:东面山坡全是松树,西面山坡则是杂树。一夜大雪,清晨推开帐篷门一看,东坡松树枝上挂满雪后,松枝受压力弹起抖落了积雪,夫妻俩陡然彻悟,拥抱着大笑,再也不提离婚了。
为什么西坡杂树?西山挡风,雪落到枝头很少,东坡也曾有杂树,但雪在枝头积累多了,杂树树枝没有弹性而折断,最后只剩下树枝有柔性有弹性的松树。咱们小两口都强势,有了矛盾谁也不妥协,才闹到离婚地步。今后我们都柔情似水吧,好日子在后头呢!
假如这夫妻俩读到老子说的“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早就到中国留学来了。
第四,竹子有厚积勃发的特性。
竹笋发芽后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但是它的根须在地下密密麻麻。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这启迪世人:没有足够的积累,不要急于成功;只有积累深厚,达到临界点,就会迅速成长,一鸣惊人。
第五,竹子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它扎根的土壤是贫瘠的,生长在风吹雨打的环境中。但是它在千击万磨中,反而更加坚劲。史上最脍炙人口的是郑板桥的咏竹诗,他画了一幅竹子,题诗《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唯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才能“及凌云处”。
观赏竹子,我们的面前站立着一个哲学家。
竹子的潇洒超群,卓尔不凡,凌寒沐雪,坚贞不屈,高贵气节,凌云之志···具备人间仁人志士的所有美德,回答了王子猷、苏轼说的“不可一日无此君”。
【注】节选自李显卿《中国古代诗词导读》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为什么古人每天离不开竹子?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