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清宫皇子生存法则嫡母生母庶母养母(清朝嫡母是什么意思)

导语:清宫皇子生存法则:嫡母、生母、庶母、养母大不同,乳母最例外

一家不知一家事,家家有本难念经,所谓家事之繁冗可见一斑。

而身为帝王之家更是如此,偌大的后宫,虽有掌事之人,可人际、身份、关系又格外复杂、混淆,局外人还真不容易区分。

就比如说大清王朝后宫妃嫔们的身份吧,她们除了是皇上的妃子,有不同的品阶之外,还是皇子、公主们的直接关系人:嫡母、生母、庶母、养母,甚至是乳母。

你看看,就这些身份,估计也够皇子、公主们认一阵子的。从小就要根据自己的身份辨识与妃嫔的关系,太难了。

但没办法,这是王室生存法则之一:礼制出错绝对够你吃不了兜着走的。

那问题就来了,不就是个母亲吗?除了亲生了,一律按继母来看就完了,怎么搞这么复杂?那是因为不同身份有不同称谓,这就是大清王朝的礼制。

那何为嫡母?

当然是皇后!全宫上下,所有皇上的孩子必须称皇后为嫡母。也就是说,哪怕皇子的亲生母亲也越不过这个品阶去,皇子日后继位,那嫡母就是母后皇太后。

想想看,《甄嬛传》里皇后被囚禁,可她还在用头衔来压制熹贵妃:四阿哥做皇帝又如何?我还是母后皇太后!

看吧,这就是身份。皇宫之中,生下儿子不一定能继承皇位,但生母若不是皇后,那一定要自己的孩子先尊别人为母,后面才是自己的位子。

当然,生母就不用说了,那肯定是生下皇子的妃嫔的称谓。假如她的孩子日后成为皇帝,那生母便会成为圣母皇太后,就类似于熹贵妃与四阿哥的关系。

那什么是庶母呢?

这就好理解了,皇上后宫三千,皇子们的继母自然也同样。除了嫡母、生母,那剩下的就都叫庶母。

一个“庶”字,将多少女子框定于配角地位!她们一辈子都是皇上的“庶妃”,唯有皇后才是明媒正娶的国母。自然,她们也一辈子都是后妈,情愿不情愿都必须如此。

而且,庶母虽然是母亲的身份,却没办法比肩皇后嫡子。这是因为皇后嫡子多为太子人设,也就是日后的皇帝,庶母见到太子,便需要屈膝向其行礼。

民间那些不能看年龄,必须要辈份的说法,在皇宫就不灵了。庶母虽然比太子高一辈,但却因身份而不得不自动屏蔽。

而在皇宫后院,除了庶母之外,还有一种称谓,那就是养母!

养母也容易理解,清宫有祖制,皇子出生之后,满月便要抱离生母身边,或交由乳母抚养,或者交于受宠的嫔位以上妃子抚养。想一想《步步惊心》中的十三阿哥,那就是生母身份卑微,才抱去四阿哥生母身边抚养的。

这就有了养母的说法:自己未生,但却抚养了皇子长大的妃嫔,便被皇子称为养母。而且,清宫内有说法:养恩大于生恩。所以,在皇子心目当中,养母往往比生母还要重要。

不过,不管是哪个母亲,其实都不及乳母。这又是清王室家事当中最复杂的地方:无论嫡庶,孩子出生通常都要交由乳母抚养。

也就是说,皇子与公主们既没有选择生母的机会,也没选择养母的机会,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在乳母身边长大的。

作为母亲,不论是生母还是养母,她们只能在不定时的时间里与孩子见上一面。特别是公主们,有的从出生到长大嫁人,可能也就与生母见几次面。

正因为如此,乳母在清宫地位特别,而且相当重要。而在为皇子们挑选乳母的时候,自然就要格外谨慎。

为此,大清有专门的“奶子府”:一年四个季节,每季选40位奶母(当时被称为奶口),将她们专门养在内廷,由朝廷统一供应饮食、物资,从而专门为皇子公主们服务。

当然,挑选乳母的条件是非常严格的:

出身:大清有明文规定,皇子乳母必须出身包衣,会满语,家内没有出现过犯罪者。

颜值:必须端庄、漂亮。当然,那个时候的漂亮可能与今天的审美不太一样,但可以从这里看到大清朝对于皇子们的重视程度。

身体:高大、丰满。过胖与过瘦,那都是不合格的,在当时人的眼中,只有身材良好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

经验:不要生过多胎的乳母,通常生过3胎的就没机会了,这是为了确保皇子们吃到的奶汁更有营养价值。

年龄:这个要求也挺高,15-20岁。按那个时期,这个年龄的女性多为一胎或者是两胎了,论经验她们有,而体质、奶量都是最好的时候。

不过,回顾各朝旧制,其实乳母都是很多见的存在。比如《明宫史》就说过:“每年四仲月选乳母,生男十口,生女十口,月给食料,在奶子府居住。及报生皇子,则用生女奶口,生皇女,则用生男奶口。”

这个条件也很苛刻,生男孩子的乳母只能给公主做乳母,生女孩的乳母则为皇子做乳母。到底是什么依据,我们还真不好说。

溥仪的乳母

做乳母不容易,薄仪后来在《我的前半生》中说过:乳母不能吃盐和酱油,“每个月二两银子,把自己变成了一头奶牛。”

但是,因为养育之恩,哺乳之情,通常皇子们与乳母又很亲,甚至超过了生母、养母这些直接监护人。

从这里来看,皇子、公主真心不幸福,出生便没有呆在母亲身边的温暖,像今天所讲的“安全感”、“亲子情”,那都是不存在的东西。

相反,因为吃了乳母的乳汁,时常依偎于乳母的怀抱,皇子们才能拥有一刻的温情与安定。这样的人生,可谓生存不易。

至于有人不解,为什么不将皇子们留在生母身边呢?这其中又有太多“生于帝王家”的无奈。比如溺爱难成器,比如外戚专权等,都是影响清规礼制实行的条件。

这大概也是没办法的选择吧,人家家里有皇位要孩子继承,想要保持江山永固,就必须得为着下一代的成长用足功夫。

只是可怜了这些后宫出生的孩子们,何为母子温情,何为绕于膝下,都不过是别人的人生。他们所经历的,除了从小便有的严苛制度,再就是努力长大成人的辛酸,可悲呀。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纳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