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王阳明与白鹿洞书院的关系(王阳明白鹿洞书院在哪里)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王阳明与白鹿洞书院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王阳明与白鹿洞书院的关系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王阳明与白鹿洞书院的关系(王阳明白鹿洞书院在哪里)

王守仁(1472年—1529),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主张以心为本体,倡“求理于吾心”的知行合一说,世称“姚江学派”,也称“阳明学派”。有《王文成全集》、《传习录》、《大学问》等传世。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守仁五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十二岁时,举家迁到绍兴,王守仁正式就读师塾。十三岁,参加绍兴乡试,因考场不慎失火,烧毁试卷而落榜,此年母亲郑氏去世,这些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在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英宗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这件事情在王守仁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弘治四年(1491),王守仁参加浙江乡试中举。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中进士,观政工部,随后授刑部主事。弘治十七年(1504年),起用授兵部武选司主事。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宦官刘瑾擅政,王守仁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栈驿丞。来到贵州龙场,王守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正德十一年(1516年),在兵部尚书王琼的推荐下,王守仁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当时南赣地区盗贼四起,王守仁用了两年的时间就荡平了匪患。正德十三年(1518),将其编撰手书的《大学古本》、《中庸古本》送至白鹿洞书院刻碑立石,供书院学生们学习,至今保存了三块完整的石碑在书院的碑廊。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守仁又利用他的军事才能顺利平叛。同时,他还在军中聚徒讲学,宣传他的“心学”。平叛后,王守仁派兵进驻南康,次年在开先寺李璟读书台旁刻石记功,并游白鹿洞。正德十六年(1521),集门人讲学白鹿洞,并留下了《登独对亭望五老》等多首诗作。临别时,王守仁依依不舍,赠送白银五十两给白鹿洞,嘱咐主洞蔡宗兖购置学田。后祀于白鹿洞宗儒祠。同年七、八月,先升为南京兵部尚书,不久,加封王守仁为新建伯,世袭。嘉靖元年(1522年),父亲去世,王守仁回乡守制。嘉靖三年(1524年),他受邀在稷山书院讲学,嘉靖四年(1525年),又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其弟子亦开始讲学,传播“王学”。他总结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嘉靖七年(1528),又受朝廷委派到广西平乱,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葬于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兰亭镇以南2里许。余秋雨评价王守仁: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寥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 ,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王阳明一直被人们诟病的哲学在我看来是中华民族智能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够有资格给予批评的人其实并不太多。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王阳明与白鹿洞书院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