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先秦诸子之一你知道还有一个什么(先秦诸子有谁)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同为先秦诸子之一,你知道还有一个尸子吗?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同为先秦诸子之一,你知道还有一个什么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突然说到尸子这个人,我想绝大部分读者都很陌生,此时绞尽脑汁的运用大脑思考,先秦诸子听说过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等,但这个尸子又是何方神圣呢,你是不是还没想出来呢?先别急,本文就是带领大家一步一步来了解尸子——一位鲜有人知的先秦诸子。
0.0.0 尸子——先秦诸子之一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尸子,听都没听说过的一个人,想必在古时候也没有提出过什么特别令人映像深刻的观点,这种人讲他又有什么意思呢?其实不然,在先秦中凡是能称之为子的,一般都是一个理论的集大成者,当然尸子也不例外。比如说我们如今的“宇宙”这个词即为尸子最早提出来的,他对此的解释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同时这也是中国古籍中最能体现如今的时空理论的一个词。所以,你说尸子厉害吗,他可是古华夏提出宇宙观的第一人。
0.0.1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尸子
一、尸子到底是何方神圣
尸子,原名叫做尸佼,诸子百家中杂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于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330年活跃在华夏大地之上,为当时首屈一指的政治家。但是关于他的出生地以及他的事迹,却是记录的很模糊,到现在也没有分清楚。在西汉时期研究尸子学问的人颇多,因为那时尸子的著作还没有失传,众多西汉学者都对尸子的生平提出了自己的考究。
1、 晋人传言
首先是晋人传闻,这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官吏刘向提出观点,他认为尸子乃是晋人,并提出“今按《尸子》书,晋人也,名佼,秦相卫鞅客也。卫鞅商君谋事画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商君被刑,佼恐并诛,乃亡逃入蜀。自为造此二十篇书,又六万余言。卒,因葬蜀”之论。这句话意思就是,尸佼为战国时期的晋国人,他作为商鞅的门客,经常和商鞅一起规划秦国改革之事。后来商鞅被秦惠文王杀害,并夷灭三族,尸佼为了保命便逃向了偏远的蜀地。并在那里安心的完成了《尸子》一书,最后死于蜀地。
1.1.1 刘向认为尸子乃是商鞅的门客,参与了商鞅变法
这里可以看到,刘向短短的几句话,却将尸子一生的足迹概括出来。尸子的前半辈子作为商鞅的门客,参与了商鞅所有改革的制定,而且这些改革必然包含了尸子的政治念想,不然他又为何浪费时间给人做门客呢。同时却也能说明作为杂家的尸子,对于法家理念的掌控也同样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然作为法家巨擘的商鞅又怎会找尸子商讨改革之策呢。而至于尸子的后半辈子则是潜逃至蜀地著书《尸子》去了,同时也正是通过此书,才让我们后世知道了先秦诸子中竟还有尸子这样一位身怀经天纬地之才的奇人。
2、鲁人传言
尸子是鲁人的说法,为西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提出来的,《汉书·艺文志》这样记载到:“《尸子》二十篇。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这句话意思是说尸子乃是鲁国人,他是商鞅的师父,在商鞅死后,他便逃入了蜀地。尸子是鲁人这种说法更加偏信于尸子乃是商鞅的师父,首先商鞅的师父传闻比较多,而靠谱一点的、有史书明确记载的就是尸子。有人可能会问,尸子是学杂家的,而商鞅则是法家,怎么会有联系呢?大家不要忘了,杂家乃是集各家之所长而诞生的一种统称学派。商鞅向尸子学习杂家思想,里面自然包含着法学精要。
1.2.1 班固认为尸子为商鞅师父
而且可以明显看到鲁人说法与晋人说法的差异,一说尸子为商鞅师父,一说尸子为商鞅门客。而也恰恰是商鞅与尸子这种亦师亦友的传闻,更加证实了一种真相,那就是尸子对于商鞅的影响是很巨大的,无论是商鞅的改革亦或是商鞅的认知观念,其实都离不开尸子的影子。而尸子作为商鞅身后的存在,他必然给予了商鞅莫大帮助,商鞅变法的背后亦然与尸子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下神秘的尸子到底阐述了哪些思想。
二、尸子阐述的思想有哪些
1、时间观
尸子曰:“草木无大小,必待春而后生,人待义而成”,“人之生亦少矣,而岁之往亦逮矣”。这些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则是,任何事物不论它的外在条件怎样,它都要遵循时间的规律。比如人的生命消逝,必然伴随着其经历的增多,而自然之物如一草一木的增长,亦是伴随时间规律,春生秋收,一切自然时间之理也。其中“人待义而成”则是基于时间规律的一种衍生,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他的品质也是随着时间而累积改变的,这是尸子独特的认识,也是整个时间观的精髓。
2.1.1 尸子认为时间是客观的反映
2、空间观
尸子曰:“荆者,非无东西也,而谓之南,其南者多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以荆地举例,尸子要表述的意思为,我们在说一个地方的方位时除了上下四方以外,其实还要考虑相对与绝对的层面。其中“而谓之南,其南者多也”,要知道你描述南方时,南方可多了去了,广袤无边,那么这时候一定要指出相对位置,这样就是化为有限的距离了,不然所描述的空间范围就趋于无限了。尸子提出的空间观念包含了两个部分,即有限与无限,不同的看待方式即衍生出不同的含义。尸子将这种空间观念融入到他的宇宙观中,最终得出研究与理解一项事物,不同角度看待,往往会衍生出不同含义,这也正是整个宇宙复杂的体现。
2.2.1 空间有相对位置与绝对
3、从道必吉
尸子曰:““舜云,从道必吉,反道必凶,如影如响”。这点其实就是道家思想的一种衍生。尸子认为万事万物必须顺应天之规律,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正是这个理。他强调人应该去发现自然运转的规律,并且去遵循它,不能打破这种规律,一旦打破那么将会迎来万劫不复的结局。此外尸子还将其理念衍生到治国之上,尸子还曰:“凡治之道,莫如因智,智之道,莫如因贤”,他认为任用贤能治国,这是治国的自然之道,要想把国家治理好就得遵守这个道理。因为真正有贤能的人,其实都是社会的精华部分,而这部分精华则是社会之道,运用他们来治理国家人民,就是将社会精华之道赐予人民,这是顺应天道的表现,国家必然繁荣昌盛,而社会也会在贤能之人的带领下,进步革新。相反如果违背了此等治国规律,而任人唯亲,任用一些小人或者不贤之人治理国家,那么必然导致社会国家灭亡,百姓民不聊生。尸子的“从道必吉”是道家思想的衍生但却又不同于道家,因为尸子将贤能与“道”联系起来,并推从“以贤革新”,这是和道家强调的“顺从”明显不同的。尸子将“社会革新”定义为“道”就是强调社会要进步,人民才能发展,而不是一味的保持不变,这也是不贤的表现。所以说尸子的“从道必吉”脱胎于道家,但却又结合了法家思想,实乃一种不小的进步。
2.3.1 尸子的“从道必吉”乃是一种进步
4、重民
尸子曰:“天子忘民则灭,诸侯忘民则亡”。尸子是极其重视底层人民的力量,他将君与民形象的比喻为鱼和水的关系,即鱼离开水会立马死亡,但是水中没有鱼,那么水还是水,不受影响。所以说他强调,身为统治者的重心永远在人民身上,如果舍弃人民而整日剥削人民,那么人民的怒气将会汇聚成波涛巨浪最后将统治者湮没。尸子在先秦时期突出重民的思想无疑不是一次思想大进步,但遗憾的是重民思想在历代王朝却从来未被统治者真正的采纳过,一个王朝的末期基本都是底层百姓民不聊生,随之而来的当然是王朝覆灭。
2.4.1 民如水,君如鱼
5、学积有生
尸子曰:“生积成岳,则楩楠豫章生焉,生积成川,则吞舟之鱼生焉;夫学之积也,亦有所生焉。”这是尸子非常出名的一句话,后世许多名家都在引用尸子的观点,比如大家熟知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就是对尸子这句话的另类引述。尸子要表达的观点不言而喻,万物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得先有有积累。尸子主要争对的是社会改革,他认为国家要变革必须的先有积累,推陈出新必须得有基础,不然就会是一纸空谈,这点在他与商鞅的改革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尸子还是在强调“变”这种思想,他认为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个人一定还要有锐志革新的思想,切勿一味守旧。“积累”与“变”是尸子思想的核心,这并不同于儒家的尊崇古法,相反这与法家的求变非常相似,“变”则激起人的开拓精神。其实小编不禁感慨要是尸子思想能够流传下来,那么古代中国必然又是另一种样子。
2.5.1 在积累中求变,而不是一蹴而就
由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到,尸子除了阐述他的宇宙观以外,其实还阐述了一定的治国理念,这些理念即使在今天看来,仍有值得借鉴的意义。而这些理念也随着他与商鞅的改革融入到了秦国之中,成为秦国强大的基础。但是因为商鞅的死,而使得他的“重民”理念并没有更加深入的融入到秦国之中,这实乃历史的一种遗憾。而关于尸子宇宙观的那一部分,在整个先秦时代乃至后续王朝中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只可惜,也同样伴随着尸子的消逝,而无人去做更深一步的探究。
三、尸子著作
前面讲到,尸子逃亡蜀地,将其毕生心血写进了他的著作《尸子》一书中,但是这本《尸子》却早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根据史料记载,唐朝以前,《尸子》所阐述的思想经常被当时官员以及文人所论述,比如汉朝的刘向与班固就曾研究过尸子,汉朝刘向说道:“尸子著书,非先王之法,不循孔子之术”,他比较倾向于认为尸子偏向于道家思想。而唐代的李贤则直接指出,《尸子》一书总共二十篇,前十九篇记录的是尸子所理解的道德仁义以及治国之法的,最后一篇则是阐述尸子所认知的自然世界的。但不幸的是,《尸子》一书自唐朝灭亡以后就很少别人提及,一直到宋朝则全然消失于历史中,只留下了两篇残页。这两篇最后经过清朝学者的加工,补充了一些儒家思想进去,而构成了今日的《尸子》一书。
3.1.1 真正的《尸子》只流传了2篇
而真正的《尸子》一书却永远的消失于历史之中,而尸子的学说也跟随着《尸子》一书的失传而消失,我们后人只能透过刘向以及班固等等前面研究过尸子学说的人之口,才能了解尸子这个人以及他的学说,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同时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之中,有太多优秀的书籍没有传承下来而导致一些重要的学说从此中断,比如我国古代天文学著作《石氏星经》、医学著作《青囊经》、数学著作《缀术》等等,这些都是医学科技等等领域的精华,领先于当时世界的存在,但是最后都是文人或者统治者不给予重视,而最终导致其失传,最后致使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大幅度落后于世界,实为可惜。其实小编经常遐想,要是中国历代王朝同时也注重一些自然学科,那么中国历史又会是怎样一部历史呢?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同为先秦诸子之一,你知道还有一个尸子吗?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