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到底是杭州还是黄州(东坡肉黄州)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东坡肉,来自黄州,怎么就成了杭州名菜?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东坡肉到底是杭州还是黄州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杭州有十大名菜。每道菜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今天说说杭州第一道名菜,东坡肉吧。
元丰二年,也就是1079年,苏轼不满“王安石变法”,写了这些牢骚诗,宋朝的“纪检干部”看到了,就上报皇帝,说这个干部不能跟中央保持一致,他写的诗甚至还嘲讽陛下您。皇帝一看,这还得了,抓起来审一审。
就这样审了四个月,其实也没什么事,皇帝也没有杀他的意思,最后把他贬谪到湖北黄州。
贬到那里做什么呢?按今天的话说,就是给了一个地方人武部副部长职务。这个副部长是个闲职,并不管事,反倒要被监视居住。这样的角色,到了黄州,吃饭就成了问题。苏轼可是把一家大小都带去黄州。怎么办?苏轼就把自己每月工资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用叉子取下一份来用。
当然,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有一天,苏轼发现自己居住的附近,有一块荒地,是过去军营留下的。苏轼就去找黄州通判马正卿,苏轼就说,“就这点工资,一家人吃饭是个问题,不如把这块地,借我种种庄稼。政府要用的时候,我再还给你们就是了。”这个马正卿是苏轼的故交,心想土地闲着也是闲着,就让他去种吧。
于是,苏轼就有一块地。因为这块地,位于黄州的东坡,苏轼又在上面盖了一个草堂,题名“东坡雪堂”,后来苏轼就有了另一个名字,叫“苏东坡”了。
虽然有了地,但日子也还是拮据。好在当时的黄州,猪肉非常便宜,特别是比较肥的五花肉,因为油腻,就更便宜了。苏东坡的妻子,姓王,非常懂烹饪。既然这么肥腻,我就用水慢慢炖,把这个肥肉炖化来,不就行了?
经她这么一努力,炖出来的肉还真的肥而不腻,很有味道,家里人就经常吃肉。
苏东坡一高兴,写了一首诗,叫《猪肉颂》:
净洗锅,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
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
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
你看,苏东坡黄州困顿,也自得其乐。因为有了这首诗,人们就把他做的肉食叫“东坡肉”。
这首诗,介绍了东坡肉的烹饪方法。核心技术在哪里呢?就是要小火慢炖。诗中一句“柴头罨烟焰不起”,什么意思呢?就是燃上柴木,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苏东坡说,就用这样的火,慢慢炖去就好了,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美味。
那么问题来了。苏东坡在黄州做的菜,怎么成了杭州名菜?
人家黄州人也这么问。后来东坡肉名气大了,都在争哪里的东坡肉才是正宗?或者哪里才是原产地?这可是旅游资源呀。
还别说,这东坡肉,还真是杭州菜。为什么?因为苏东坡到了杭州,又把这个菜做了改进,这个改进,非常重要,正是这个改进,才定型了今天的东坡肉。
苏东坡在黄州一呆就是八年。后来神宗去逝,九岁的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重新启用苏东坡。苏东坡就结束了被贬生涯,来到京城做他的翰林学士。
这时候的宰相是司马光。这个人也是愣头青,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了所有的王安石变法。苏东坡又看不下去了,变法又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错的?全部变回去,不是瞎折腾吗?司马光哪里会听他的?
苏东坡想想算了,咱不跟你玩了,就申请到杭州做了知州,也就是杭州市长,远离朝廷。
来到杭州,当时西湖泛水,苏东坡就做了一个决定,来疏浚西湖。把西湖的淤泥挖起来,堆成一条路,这样既扩大了西湖蓄水能力,也增加了一条南北道路,这就是后来的“苏堤”。
完成这件事,造福杭州。老百姓就特别高兴。过年的时候,就有人给他送了很多猪肉。苏东坡哪里肯收,但送都送来了,怎么办?苏东坡就指示厨人,按他的方法,把肉做好,与黄酒一起,送给尙在工地上的一部分民工,也算是市长给民工拜年了。
这个厨人没有理解苏东坡的意思,以为炖肉的时候,把黄酒一起倒入,于是,东坡肉有了新的做法,就是加黄酒慢炖。这个用黄酒炖出的东坡肉就更香更美味了。
今天杭州的东坡肉菜谱,五花肉500克,黄酒300克。黄酒完全取代了水。
将大葱切段,和姜片一起放入砂锅底,将五花肉肉皮朝下放入沙锅,然后往锅里加入黄酒、酱油、白糖、盐,慢炖一个半小时。最后将五花肉从砂锅取出,肉皮朝上,舀上汤汁,放入炖蛊,再蒸20分钟,杭州的东坡肉就真正做好了。
当然,东坡肉真正成为一道名菜,还有赖商家的助力。杭州有家大菜馆的老板,听说人们都夸“东坡肉”好吃,也按照苏东坡的方法烧制,挂牌写上“东坡肉”出售。这道新菜一应市,那家菜馆的生意很快兴隆起来,门庭若市。一时间,杭州不论大小菜馆都有“东坡肉”。后来,杭州厨师们公议,把“东坡肉”定为杭州第一道名菜,流传至今。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东坡肉,来自黄州,怎么就成了杭州名菜?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