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顾命大臣为何难顾自己的命呢(古代顾命大臣为何难顾自己的命人)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古代顾命大臣为何难顾自己的命?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古代顾命大臣为何难顾自己的命呢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文|了包
“顾命”之举在中国古代很常见。为了皇权能平稳过渡,先皇会任命顾命大臣来辅助新皇。能担任顾命大臣的人无疑都是翘楚。但是历史上的许多顾命大臣的命运都不太好,没顾好自己的性命掉了脑袋的人不在少数。为何顾命大臣会难以顾及自己的性命呢?
01顾命大臣的敏感性
“顾命大臣”本身是个十分敏感的职位。顾命大臣要辅助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独立处理政务,插手政务也成了必然之势。这种局面之下潜藏着种种危机。首先有一部分皇戚和朝臣可能会对此不满。其次渐渐成长的新皇帝极有可能把顾命大臣看做是“夺权者”,欲尽快夺回权力,甚至会通过除去顾命大臣来展现自己的能力。所以说在“顾命大臣”这个位置上的人必须找好自己的位置,谨慎地走好每一步。
02 周公善终不容易
周公姬旦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成王姬诵的辅政者,同时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善终的辅政大臣。周公的才干贤能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他助力周武王克商,参与了许多周王室内外的重要事务,政治军事经验丰富。武王倚重周公,故最终将太子诵嘱托给了他。
周公昭告诸侯,会见群臣,安葬武王,使周王朝的国家机器继续运转起来。与此同时,周公尽心辅助新皇,希望他能尽快成熟起来。即使周公如此勤勤恳恳,他的工作还是受到了质疑。周公的兄弟管叔、蔡叔四处造谣称“周公不利于国”。周朝老臣召公姬奭、太公姜尚都开始有所疑虑。周公不得不向他们解释,论述有良臣作为辅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局面因而得以稳定下来。
别人相信谣言不是最可怕的,成王本人听信谣言才是最可怕的。成王一度听信谣言,怀疑周公有异心,周公不得不避居在外。周公曾写了一首名为《鸱鸮》的诗给成王,表明自己并无二心。成王仍不相信他,并未迎接他回来。直至成王发现周公从前的祈祷文册——当初成王父亲武王生了重病,周公向上天祈祷:“假若周朝的三位先王欠上天一位儿子,让我代替武王去死。”,成王才明白周公的忠心,迎回了周公。
周公如此忠心,如此贤能,都禁不住成王的疑心,在辅政大臣这条路上走得不容易,更何况别人呢?
03宋武帝顾命大臣保命难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皇权在正常传递过程中,帝王若非意外身亡都会设立顾命大臣。这些顾命大臣有文有武,同样是前朝重臣。在这里要举宋武帝任命的顾命大臣的例子。
宋武帝刘裕去世之前深思熟虑任命了四位顾命大臣分别是:徐羡之、檀道济、谢晦、傅亮。四位大臣奉命辅助宋少帝刘义符,刘义符却令他们失望透顶。刘义符在服丧期间行乐,还大兴土木、滥用刑罚,朝野内外人心惶惶。为了保护刘宋王朝,也为了保住自身利益,四大臣协商之后决定废除宋少帝,拥立新帝。按次序王位应该属于刘裕第二子刘义真,可是刘义真同样“无德业”。于是顾命大臣干脆把刘义符和刘义真这两位皇子都杀了,扶持刘裕第三子刘义隆上位,即宋文帝。
在宋文帝正式即位之前,四顾命大臣之首徐羡之就做出了安排——谢晦掌荆州、檀道济继续镇守广陵,徐羡之和傅亮则把握朝政大权。如果宋文帝再无所作为,他们同样废了他。宋文帝当然知道这班人的厉害,但他也不弱——这也是他被选为新君的重要前提。即位之初,宋文帝对他们优抚有加 ,均加官进爵。与此同时,文帝也开始任命自己的亲信。王华、王昙首二人本就是宋文帝的心腹,文帝任命两人为右卫将军和骁骑将军,初步掌握了禁卫之权。
除了皇帝,朝中大臣也对徐羡之等人掌权表示不满。司空王弘当初亦曾参与谋弑少帝,当然不是主谋,他还是宋文帝亲信王昙首的哥哥,宋文帝因而选择重用他。王弘很快站到了徐羡之等人的对面,与此同时他还不忘带动同属于顾命大臣之列的檀道济。檀道济掌握军权,失去了他余下三人就失去了最关键的支柱。于是,宋文帝借弑帝之名诛杀了徐羡之等人。檀道济及时站到了宋文帝这边,但也没能得到宋文帝真正的信任,最终也被杀害。
徐羡之、傅亮在位时亦曾通过请辞来表明自己的忠心,宋文帝自然是没有同意。实际上,徐羡之等人是极难全身而退的,他们固然为刘宋王朝的未来着想,但他们也像很多顾命大臣一样为自己谋取权力,甚至还废弑了皇子与君主。新君虽依赖他们上位,但也容忍不了这样巨大的威胁。但凡是君主,有几人能容忍皇权中的不稳定因素存在呢?
参考资料:
杨振红:《从清华简《金縢》看《尚书》的传流及周公历史记载的演变》
祝总斌:《晋恭帝之死和刘裕的顾命大臣》
唐春生:《宋文帝与父皇刘裕的顾命大臣》
权家玉:《前朝柱石与新朝暗礁 南朝的顾命大臣探析》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古代顾命大臣为何难顾自己的命?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