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易经是迷信吗(易经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易经》是迷信还是至理?又何为道?—看《易经系传别讲》怎么讲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易经是迷信吗?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易经是迷信吗?(易经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

《易经》是迷信,还是至理名言、中华文化瑰宝?又何为道? ——看看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是怎么讲的。

孔子仁者见仁,从儒学眼光看待易经,把易经提炼到人文哲学、人生哲学的境界,那么您是否也如我一般,很好奇南怀瑾先生将从怎样的眼光角度去看待系辞,看待易经的呢?那么请跟随我一同去看看这本《易经系传别讲》吧。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南怀瑾先生书中说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赜”,就是奥秘。宇宙中有个奥秘,有个看不见的东西、看不见的功能。我们知识上要了解它,并不是眼睛看到了,而是智慧上知道了,这就是“见”。宇宙间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表示它呢?“而拟诸其形容”。“拟”就是理解到了形而上的复杂功能,当它将动未动的时候,像我们开关电灯,当我们的手摸到这个开关,将要按下还未按下时,亮光将要出来还没有出来的刹那之间,可以说是由这个形而上的能,转变为形而下的万有之用,动而未动那个空、有之间,“而拟诸其形容”。就是这样,了解它那种形象,所以画卦“以象其物宜”,以便大家研究、了解这种卦象的符号逻辑。这个符号代表了万事万物,这就是所谓的“象其物宜”,也可以说是差不多,有一点像,很像的意思。这句话很重要!“是故谓之象”,这样一个卦就叫卦象。 由这几句话,我们就可以理解到:一切的宗教、形而上的道,或都是万物的主宰,同形而下的关系,最高的形容说法,只能达到“象其物宜”,就是说差不多而已,没有百分之百。所以古时释家翻译过来的佛,也可以说是一种卦象。佛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代表修道有成就的人。他已经达到了生命与宇宙合一的境界,那就是佛,就是如来。更明白地说,如来就是好像来啦。来了没有?没有来。去了没有?没有去。不来也不去。所以佛家的《金刚经》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 南怀瑾先生的这段解释太妙了!真知灼见!读南怀瑾先生的这段文字,让我想起《黄帝阴符经》一句话,“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律吕和历法虽然巧妙,无限接近于天道,但对于道,却还是“捕风捉影”,不能完全符契。 对于道,系辞,与阴符经,二者的诠释如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南怀瑾先生说:人到了最高处的时候,便没得位置坐了,“高而无民”,高到最后,别人不敢跟你接近了,谁的话你都听不进去,这样下面便没有群众了。因此,“贤人在下位而无辅”,人才遗落在下,而你的左右旁边,反而没有真正的人才,在你左右的都是马屁虫,连君子也都变成了马屁虫了。 南怀瑾先生接着又讲:年轻的时候,有一次问我的老师——他是前清的进士,我说:“先生!我这篇文章怎么样?”先生说:“好啊,不错啊。”我说:“假若我跟老师生在同时,跟先生一起考试,是否也可以考个进士?”先生说:“嗯!没有问题。你在当年考个进士没有问题。”结果我讲了一句不应该讲的话,现在想想还很后悔。我说:“先生,我想我也没有问题。”这句话在你们现在年轻人讲讲,似乎没有什么,那时候我们来讲,是很不应该的。下来以后心中很难过、很不安,以后每想起这件事,心里就难过、就脸红。当然先生很爱我啦,先生听了我的话,说:“你这个人是可以傲慢的,可以傲慢的。”实际上我下来真后悔。他已经讲了我没有问题,自已还要加上一句“我想我也没有问题”,你看我这个年轻人多过分! 我们有多少人也在年轻时,有过南怀瑾先生这样的经历,干过这样长大后令人懊悔的事? 从系辞来看,孔子尚且从儒学角度去吸收、宏扬易经的道理,而我们现在有的人,一说起易经,便一脸不屑,说那是迷信,鲁迅尚能拿来主义,怎么一到我们一些人手里就一刀切,成了迷信了呢?易经讲的是世间事物共性的问题,你把这个共性都否决了,那你成了什么了?外星人吗,如果有外星人的话,那他还有宇宙的共性呢。我们地球也有宇宙的共性,这样说来,这些人还是把自已给否定了。

开卷有益,一盏清茶,一本书,聊以人生。我是飛鳥,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喜欢今天的内容就请关注点赞,支持我吧!谢谢大家!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易经》是迷信还是至理?又何为道?—看《易经系传别讲》怎么讲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