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是哪首诗(流年不及是韶华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古诗词“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临别赠人以言或劝人珍重流年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是哪首诗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是哪首诗(流年不及是韶华是什么意思)

临别赠人以言,或劝人珍重流年,可以引用这两句诗——“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出唐朝方干《送从兄郜》。人们总在匆匆,又匆匆地一直往前冲,跨过了一段又一段人生;总是忙的没有时间回头,也没有时间留意四周。人人都想赢得时间,人人又都似乎错过了自己最好的光阴。

来看唐代诗人方干的《送从兄郜》:

送从兄郜[gào]

唐代·方干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

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

1.翳[yì]:遮掩。有地方误作“翡”。

2.迢递[tiáo dì]:遥远。

简析:

从兄,类似于我们今天所称的堂兄,但所指范围有别。从兄弟分两种:从祖兄弟(同曾祖父不同祖父)、从父兄弟(同祖父不同父)。由此可见,“从父兄弟”,才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堂兄弟。

方郜,生平不详。至于这次他因何事去往何方,均不得而知。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首联即流露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从兄这一去,前路漫漫,山长水阔,不知下一次相逢会在何处。感慨人生道路多而漫长,天下之大,不知何时才能与堂兄再次相见。表达了与从兄分别后不知何处能相逢的伤感

我们常说“人生何处不相逢”,可相逢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否则,又何来韦应物“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之感慨?何来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之喟叹?

重逢难,别离更难,送行者一定会把最紧要的叮嘱传达给行人——“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希望珍惜时间,千万不要虚度,不然头发花白也难再相见,表达了岁月不等人,与从兄不知何时能相逢的伤感。(言外之意是:一旦虚掷流年,等你华发丛生之时,就悔之晚矣)。这两句长于比拟,前句以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无处不在的时间,比作可任人随意抛掷的物体,后句以无主观感情可言的华发拟人。两个比拟手法的运用,既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又使之显得生动活泼。

这里用“莫”、“不”两个语气强烈的虚词作警醒和劝诫,足见叮咛之恳切,情意之殷殷。“相容”,有资料解释为相见,意谓:不要虚掷光阴,否则等头发白了也难相见。可这前后有关系吗?

接着一联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遥想行人途中所见情景,以虚笔来写自己对行人的牵挂。有资料理解为,这是对当时送别环境的真实记录,以渲染离别氛围。但从尾联“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来看,方郜是骑马而去的,中途可能换水路乘舟而行,所以作者才有“野渡波摇月”的想象。

“野渡”“空城”,已给人孤寂之感,再加上“月”、“钟”,“波”、“雨”等意象,诗境就更显清冷岑寂了。另外,作者对动词的选用也颇见功力,“波摇月”、“雨翳钟”,一“摇”一“翳”,动中寓静,静中见动,将动静的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

尾联再次归结到离情上。“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见从兄骑马离开,作者的心也随之而去,一路经过千峰百嶂,到达不知名的远方……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古诗词“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临别赠人以言或劝人珍重流年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