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子会变成质子(为什么质子和中子能形成原子核)
导语:为什么中子很容易变成质子,反过来却很难?
我们都知道物质多由原子构成,原子有原子核与核外电子,而原子核里通常又有质子和中子。照理说大家各司其职、相安无事,但实际上物质世界却不总是这么简单。万物有其寿命,有时候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当条件合适时,中子会摇身一变成为质子,质子也能变为中子,这个时候物质的本身就会产生变化,成了完全不同的东西。
质子与中子的结构
最早,科学家告诉我们原子是这世界上最小的东西,它是组成一切物体的最小单位,不能再分。但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不仅原子可以分成质子中子与电子,连质子和中子都可以分成夸克这样更小的粒子。这样分来分去,使得量子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质子与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每个质子和中子里都有三个夸克,夸克的不同决定了重子(质子和中子都属于重子)的性质,它到底是质子呢,还是中子?
夸克的分类
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构成,中子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构成,在一个重子中单个夸克的颜色分配是任意的,但必须存在所有红绿蓝三种颜色。夸克之间的力量是由胶子介导,也就是说重子中的胶子负责传递力,将夸克们粘合在一起。
质子与中子的结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质子与中子的区别只在于一个夸克,如果其中一个上夸克变成了下夸克,质子就变成了中子,反之亦然。
夸克的味道与颜色
细心的你一定从前一节发现了些什么:夸克分了六种不同的类型,并且夸克还有不同的颜色!
夸克的六种不同类型通常称为六种不同的“味道”(风味),这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对基本粒子分类的称呼。六种味道的夸克质量各不相同,但大体上呈两两对应的关系:上对下,粲对奇,顶对底,而上、粲和顶夸克之间的质量相差巨大。
夸克质量对比,左下角灰色球代表质子,红点代表电子
上、下夸克是所有夸克中质量最小的。上夸克与下夸克的质量差别不大,其中上夸克质量约为1.7~3.3(MeV/c²),下夸克为4.1~5.8(MeV/c²),下夸克比上夸克重。中子有两个下夸克,质子只有一个下夸克,所以中子要比质子重一点点。
从上图你可能发现,上下夸克的质量与质子的质量似乎也不成比例,事实的确如此:质子的质量大约是938(MeV/c²),但其中三个夸克加起来的质量却只有9.4(MeV/c²),多出来的那么多质量从哪里来的?答案是胶子,无论是质子还是中子,它们中的三个夸克都是泡在“胶子汤”里,重子的质量主要来自于那一大锅“汤”。这锅“汤”其实是粒子间强相互作用力形成的粒子场,它主要由胶子提供。在量子物理中,胶子是矢量玻色子,与光子一样属于规范玻色子,它自身的质量为0。我们可以说胶子是无形的,它不是粒子,它是场。
质子就像是一锅汤,里边只有三颗夸克汤圆
根据量子色动力学,夸克具有一种称为“色电荷”的性质。颜色电荷有三种类型,通常将其标记为蓝色、绿色和红色。当三个不同颜色的夸克通过强相互作用力组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白色”的重子。事实上夸克们并不是真的有什么颜色,根据不同电荷性质给它们标注上颜色是为了理论上方便研究和理解。
夸克的转化
到目前为止物理学家们总共发现了六种味道的夸克,但其中四种大质量的夸克都是通过强子对撞机人造出来的,一般认为在宇宙中它们只会出现在宇宙射线最强烈的地方,这些重夸克会迅速地衰变成质量较小的夸克。由于上夸克和下夸克的质量最小,所以这两味夸克在宇宙中最稳定也最常见。
这不意味着轻的夸克就不会发生变化,由于下夸克比上夸克更重,所以下夸克还有进一步衰变成上夸克的趋势。
在拥有两个以上质子的原子核中,质子因为都拥有正电荷,它们互相的排斥力很大,这时候就需要中子来进行“中和”,质子和中子通过核力结合在一起。除了单质子氢原子之外,中子是原子核的稳定性所必需的因素。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定义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它代表原子核里的质子数量,中子数则决定了同位素或核素。当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量相当时,原子核表现稳定,而那些中子数量过多的核素就会发生β衰变,中子会变成质子。这源于中子的下夸克发生了变化。
中子的β衰变
当一个原子核中质子数量与中子数量不平衡,其中存在的弱相互作用力就会促使其中的某一个中子产生变化,它会使中子里的一个下夸克改变其“味道”,衰变为一个同样颜色的上夸克,同时发射一个W⁻玻色子来弥补质量亏损。W⁻玻色子并不稳定,它随即衰变为一个电子和一个反电子中微子。其结果是中子变成了质子,同时发射了一个电子和一个反电子中微子。
中子β衰变的费曼图
中子与质子的转化——β衰变与逆β衰变
一般情况下中子通过核力与原子核相互结合,有效地缓和质子之间的排斥力,起到稳定原子核的作用。只要原子核内力的平衡关系不被打破,中子就会保持稳定,不会发生衰变。在自然界稳定的同位素中,中子的寿命非常长。
对于自由中子来说,情况就会发生改变。在原子核外的自由中子非常不稳定,它们的平均寿命仅为881.5±1.5s(约14分42秒),绝大多数的中子会衰变成质子、一个电子和一个反电子中微子,约有千分之一的中子还会发射γ射线,还有极少数(约百万分之四)会发生“双体(中子)衰变”,变成中性的氢原子。
前文提到,夸克的衰变是由高质量的下夸克向低质量的上夸克转变,上夸克最稳定,所以拥有两个上夸克的质子是宇宙中最稳定的重子,它的预测寿命可以长达10²⁹年。但这不意味着质子不能转变为中子,质子转变为中子的过程被称为逆β衰变(IBD)。
逆β衰变的费曼图
当质子遭到一个反电子中微子的轰击时,它会变成中子,并向外发射一个正电子。但这个条件非常苛刻,我们都知道中微子是最小的粒子,并且这个最小的粒子需要携带至少1.806MeV的动能(称为阈值能量)准确轰击质子时才能启动IBD反应。由于正电子产生后会与附近的电子互相湮灭并发出闪光,因此逆β衰变可以被我们观测到。当然,它是在人工状态下通过极大量的实验才能得到结果。
结论:
质子与中子都由夸克构成,夸克“味道”和数量的不同决定了一个重子到底是质子还是中子。
中子中有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质子中有一个下夸克和两个上夸克。下夸克比上夸克重,因此下夸克比较容易衰变为上夸克。
当原子核内部质子与中子的比例失衡,其重子间的强力会发生变化,其弱力会诱发中子的下夸克发生衰变。当下夸克衰变为上夸克时,它会释放W⁻玻色子,W⁻玻色子进一步衰变为一个电子和一个负电子中微子发射出来。这被称为β衰变。
上夸克比下夸克轻,它不能自发转化为下夸克,因此质子不能自动转变为中子,只有受到中微子的强大动能轰击时,质子才能逆转成为中子,并释放一个正电子。要实现逆β衰变是很不容易的,你需要瞄得很准,并且射的力度足够大才行。
β衰变与逆衰变其实就是一个夸克的变化
无论是β⁻衰变还是β⁺衰变都有其它的诱发方式,鉴于篇幅原因在这里不多做介绍了。感谢你的阅读与关注,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娴创作整理编辑!